藏山有良玉,潜渊有明珠。
宝气露光彩,见者讵肯遗。
贤士抱良贵,又与珠玉殊。
方其未达时,眇然一布韦。
时来取通显,乘轩而执圭。
鹤书出阊阖,嗣圣清明初。
弹冠今汇征,骎骎上天衢。
显亲与事君,忠孝当无亏。
【注释】
藏山:指深山。良玉:美玉。潜渊:比喻深渊。宝气:指宝石的光泽,这里指贤者的品德。露彩:显露光彩。讵(jù)肯遗:岂肯抛弃。珠玉:比喻高官显爵、富贵荣华。方:当。达:通达。眇然:形容人目光短浅。布韦:指贫苦的人。乘轩:指身居高位。执圭:指执掌权柄。阊阖(chāng hé):古代宫门名,这里借指皇帝的朝廷。嗣圣:继承圣人之道。清明:指政治清明。弹冠:指为官时准备升迁,故弹去帽子上的冠。今汇征:现在召集征召。骎骎(qīn qīn):形容人行走迅速的样子。《诗经·周南·兔罝》中“有兔爰爰”一句,意思是兔子跑得很快。天衢:帝王所走的道路,也指仕途。显亲与事君:显扬父母,侍奉君主。忠孝:忠诚孝顺。无亏:不违背,没有差错。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是诗人送别举人的即事感怀之作。全诗以议论发端,先写送别情景,后叙其人其才;再写其人因德才兼备而终获显达;最后抒发作者对其才德相称、仕履光明的美好祝愿。
第一句“藏山有良玉,潜渊有明珠”,以藏山、潜渊来喻人才。良玉、明珠都是珍贵之物,二者不可得兼,但贤士之才却能兼而有之,这便有了下文对举人之才德的评价。
第二句“宝气露光彩,见者讵肯遗”,承上句说,贤士的才华如同明珠一样,光芒四射,令人瞩目。那些见识短浅的人自然不肯轻易放过,即使他尚未显达之时,也会想方设法地接近他。
第三句“贤士抱良贵,又与珠玉殊”,进一步描写了贤士的高贵身份。他怀抱着高尚的品德,又与珍珠宝玉不同,他的品德更胜一筹。
第四句“方其未达时,眇然一布韦”,描述了他在未显达之前的生活状态。他就像贫苦的人一样,生活简朴,毫无奢华。
第五句“时来取通显,乘轩而执圭”,则表达了他对时机到来时的期望。一旦时机来临,他就能像乘坐轩车、手握圭璋那样,获得崇高的官职和地位。
第六句“鹤书出阊阖,嗣圣清明初”,用“鹤书”代指皇帝的诏书,描绘了皇帝下诏书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这位举人即将被皇帝录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第七句“弹冠今汇征,骎骎上天衢”,则是对这位举人即将进入官场的生动描绘。他将像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一样,准备投身到国家事务中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八句“显亲与事君,忠孝当无亏”,是对这位举人的品德要求。他不仅要显扬自己的父母,更要忠于君王,孝顺长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忠孝当无亏”,成为一名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材。
这首诗通过送别举人的即景感怀,赞颂了举人的才德相称、仕履光明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在形式上,它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