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
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
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
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
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
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
天寒但深藏,日暖当游嬉。
强健不须喜,老死何必悲。
晓日升扶桑,莫还入崦嵫。
置之勿复道,理达心何疑。
及时且行乐,花边倾一卮。
【注释】
- 苦寒:指天气寒冷。
- 双溪:地名,在浙江省金华市。
- 长句书怀:即以诗的形式抒写胸怀。
- 蒲团:用蒲草编织而成的坐垫,供人打坐或静坐时使用。附火:放在火旁边取暖。
- 荣悴自相代:荣枯更替,自然循环。
- 出:隐退。
- 天寒但深藏:天寒地冻,应当隐居。
- 日暖当游嬉:春暖花开之时,应当外出游玩。
- 强健不须喜:身体强健,不必过于欣喜。老死何必悲:年老死亡并不可怕,也不必过于悲伤。
- 晓日升扶桑:拂晓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
- 莫还入崦嵫:别回山去,不要回到夕阳落山的地方。
【赏析】
《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首联“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描述了诗人年纪渐长,身体多病,而严寒天气又不断摧残他的身体。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颔联“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尽管穿上了温暖的棉袍,但是由于年岁已高,身体虚弱,依然无法抵御严寒。这里既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艰辛,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颈联“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景物。诗人看到西山上的桃花盛开,询问那些曾经繁华的树木如今只剩下枯枝败叶,感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
尾联“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他希望在春天里能看到美丽的花朵绽放,以此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莫还入崦嵫”,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态度。他认为生命短暂而宝贵,应该珍惜每一个阶段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名利富贵。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