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扪萝入翠微,杨花故故点征衣。
游人尽逐暮光去,野老独携山色归。
拟泛银涛浮浩渺,难寻玉貌问芳菲。
吴亡越伯浑休问,且买清樽送落晖。

归山

特地扪萝入翠微,杨花故故点征衣。

游人尽逐暮光去,野老独携山色归。

拟泛银涛浮浩渺,难寻玉貌问芳菲。

吴亡越伯浑休问,且买清樽送落晖。

注释:
特地:特别地。
扪萝:攀爬着藤蔓向上攀登。
翠微:青翠的山崖或树林。
杨花:杨柳的花。
故故:故意。
征衣:出征时的军装。
游人:游玩的人。
暮光:夕阳的余晖。
野老:山野中的老者。
拟泛:打算泛舟。
银涛:指波光粼粼的水波。
浩渺:广阔无边。
玉貌:形容美好的容颜。
芳菲:花香。
吴亡越伯:吴国灭亡后,越王成为霸主。
浑休问:何必去询问呢。
清樽:指美酒。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描绘诗人归山的情景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特地扪萝入翠微,杨花故故点征衣。”诗人特意攀爬着绿树藤蔓,进入青翠的山林深处;而随风飘落的杨花,却像是有意无意地点缀在出征战士的军装上。这里,诗人通过“特地”与“故故”两个词的使用,表达了一种刻意而为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想追求自然的美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境,这种情感的矛盾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游人尽逐暮光去,野老独携山色归。”随着夕阳西下,所有的游人都纷纷离去,而那位孤独的山野老人则带着满眼的山色回家。这里的对比手法非常鲜明,一方面是热闹的人群,另一方面是宁静的环境;一方面是繁华的世界,另一方面是静谧的自然。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喧嚣世界的无奈与厌倦。

“拟泛银涛浮浩渺,难寻玉貌问芳菲。”诗人打算乘着船泛过波光粼粼的水浪,去追寻那如玉般细腻、如花般娇艳的美好景象。然而,当他真正接近时,却发现那些美好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这里的“拟泛”和“难寻”都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难以把握的无奈。

“吴亡越伯浑休问,且买清樽送落晖。”既然无法改变现实,那么不如放下心中的执念,享受眼前的美景。于是诗人决定买上一杯美酒,与落日共饮,将这份宁静与美好永远留在心中。这里的“浑休问”和“且买”都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超然与洒脱,同时也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一种豁达心态。

这首诗以归山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超然与洒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