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下晚江秋,曾对斜阳倒玉舟。
自断我当归吊屈,不应君亦未封留。
异时兵里同悲喜,今日樽前再劝酬。
怅望佳人云暮合,空遗别恨与汤休。
雨花台下晚江秋,曾对斜阳倒玉舟。
自断我当归吊屈,不应君亦未封留。
异时兵里同悲喜,今日樽前再劝酬。
怅望佳人云暮合,空遗别恨与汤休。
注释:
-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是一处著名的历史遗址和旅游景点。
- 晚江秋:傍晚时分的江水,秋天的景象。
- 曾对斜阳倒玉舟:曾在夕阳下看到一艘装饰华丽如同玉石一样的船。
- 自断我当归吊屈:表示自己决定回去探求屈原的真相。
- 不应君亦未封留:你也没有被封留,表示对屈原被流放一事的不满。
- 异时兵里同悲喜:将来战争时期,我们将共同悲伤或高兴。
- 今日樽前再劝酬:今天在这里喝酒,再相互劝酒。
- 怅望佳人云暮合:看着美丽的云彩在黄昏时分聚集在一起。
- 空遗别恨与汤休:只能留下别离的遗憾和汤休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以雨花台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晚江秋日下的所见所感。首句“雨花台下晚江秋”,直接点明诗题中的“和陈阜卿”以及所处的时间和环境。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流放之事的不满。中间两句“自断我当归吊屈,不应君亦未封留”,诗人决心回去探求屈原的真相,并对他未能被流放而感到遗憾。最后两句“异时兵里同悲喜,今日樽前再劝酬”则表达了对未来战争时期将共同悲伤或高兴的期待,以及在饮酒时的畅快心情。整首诗通过雨花台这一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于屈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