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鱼鹰,江空谷空同一音。
风浪冲矶矶擦过,波沸安能遮眼明。
忽飞上,忽飞下,碎玉横斜口中挂。
呜呼此友兮不厌多,看看桑田生白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同时要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鱼鹰”即“鹞”。《尔雅·释地》说:“东方之美者,有医无距,面有尺,江水为目。”《尔雅·释畜》:“鹜,鹜鹄也。”《山海经》中称其为“鸱”。据《尔雅翼》解释,“鹜”是鹞的一种,形似鹅,但比鹅大,翅膀短而圆,善于捕食小鱼和昆虫。在古代文献中,“鹘”与“鹞”、“雕”、“鸢”,均指一种猛禽。

“鱼鹰,鱼鹰,江空谷空同一音”意思是:鱼鹰啊(你)飞过江空,越过山涧;你的叫声,和江水里的鸥鸟、山谷里的风声,一样清脆。

“风浪冲矶矶擦过,波沸安能遮眼明”意思是:狂风掀起波浪,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水花,像白沫一样翻滚着。

“忽飞上,忽飞下,碎玉横斜口中挂”意思是:忽然之间,它从高空飞下来,又从低空中飞上去,嘴里叼着一块块玉石,像悬挂在空中的玉片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辉。

“呜呼此友兮不厌多,看看桑田生白波”意思是:哎呀!这朋友啊,越多越好。看着那一片片土地变成了白茫茫的荒原。

【答案】

译文:

鱼鹰啊(你)飞过江空,越过山涧;你的叫声,和江水里的鸥鸟、山谷里的风声,一样清脆。

狂风掀起波浪,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水花,像白沫一样翻滚着。

忽然之间,它从高空飞下来,又从低空中飞上去,嘴里叼着一块块玉石,像悬挂在空中的玉片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辉。

哎呀!这朋友啊,越多越好。看着那一片片土地变成了白茫茫的荒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鱼鹰捕猎的场面,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绘了鱼鹰矫健的身姿,形象地表现出鱼鹰捕猎的本领。

诗的前两首写鱼鹰飞行时的动态美,第三四句则由静态转为动作,表现了鱼鹰捕食的威猛。

“鱼鹰,鱼鹰,江空谷空同一音”两句写鱼鹰飞翔时的动作。前一句是虚写,用“同一音”三字写出了鱼鹰的叫声,既表现它们声音相近的特点,又烘托出江边空旷的景象。这里没有直接写鱼鹰飞翔的样子,却使人感到鱼鹰的英姿勃发。后一句是实写,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鱼鹰振翅高飞的雄姿。

“风浪冲矶矶擦过,波沸安能遮眼明”两句写鱼鹰捕食时的情景。鱼鹰扑打着翅膀,在风浪中疾飞。当它突然俯冲下去,把鱼捉到嘴里时,溅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这些白色浪花犹如无数颗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里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鱼鹰捕食时的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忽飞上,忽飞下”,是鱼鹰捕食时快速变换位置的动作。这两句紧承上文而来,写鱼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捕食。其中“忽”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鱼鹰捕食时的速度和敏捷,而且写出了它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特点。“碎玉横斜口中挂”两句写鱼鹰嘴里衔着一条鱼飞上蓝天的情景。这一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令人惊叹不已。

“呜呼此友兮不厌多”两句写鱼鹰捕鱼时的情景。鱼鹰嘴里衔着一条鱼,飞回蓝天继续寻找猎物。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鱼鹰比喻成“朋友”,使鱼鹰具有了人的情感。“不厌多”,表达了作者对鱼鹰的喜爱之情。结尾两句写渔夫们看到鱼鹰捕鱼的场景后所发出的感叹。这两句诗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字,但是含义深远。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同时,这也是作者对自然界生命力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