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沄沄,舻之贲贲。
敌之休休,震于昆崙。
仁寿公一临,靡靡其倾。(一章)
江之洋洋,舻之扬扬。
敌之煌煌,孔炽厥芒。
仁寿公一嘘,萧萧其凉。(二章)
天子在宫,有恫悒悒。
神主在庙,有震岌岌。
暨我国人,以莫不惕。(三章)
在宫雍雍,金石其音。
在庙湛湛,虎兕其扃。
暨我国人,以莫不宁。(四章)
有庚之寅,维公其生。
在巳之辛,维公其成。
而有斯厄,而有斯人。
匪天之私,伊宋之仁。(五章)
大江之滨,采石之津。
波之沦沦,石之粼粼。
谓公可堙,江则可尘。
山之嵚嵚,隰之畇畇。
谓公可磨,山则可簪。(六章)

这首诗是虞公寿雅的《江舻》。以下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关键词注释:

译文:
江水悠悠,战船浩荡。
敌人从容,震动昆仑山。
仁寿公一来,我们就要倾倒。(第一章)
江水滔滔,战船扬帆。
敌人嚣张,火焰熊熊。
仁寿公一声令下,我们就清凉。(第二章)
天子居于宫中,忧心忡忡。
神位供奉在庙中,令人敬畏。
及至我国人,人人自危。(第三章)
皇宫中寂静无声,金玉之音。
神庙里庄重严肃,虎兕之门紧闭。
及至我国人,人人安定。(第四章)
庚日寅时,仁寿公诞生。
辛日时辰,仁寿公成就功业。
然而遭遇此厄运,仁寿公却有如此贤德。(第五章)
大江之滨,采石之津。
波涛滚滚,石头闪闪发光。
认为您能填平江河,江水则成为尘土。
山川巍峨,低洼之地辽阔。
认为您能磨砺山川,高山则可作簪子。

赏析:
本诗以生动的景物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虞公寿雅的敬仰之情。首章写战船与江水的和谐景象,暗喻敌人的温和态度;二章则通过对比战场的激烈与庙宇的庄严,突出了仁寿公的威严与力量;三章、四章进一步描绘了天子、神主、国人的不同心态及其对仁寿公的畏惧或依赖;末章则通过自然界中的河流和山脉的比喻,赞美了虞公的功绩和仁爱之心。整体而言,诗歌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