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昌吾道,君来董县庠。
坛荒犹杏树,水落且芹香。
欲与二三子,皈依数仞墙。
若为鸥鹭伴,留住水云乡。
【注释】
天欲昌吾道:指天道有好生之德,要发扬光大我的思想主张。
君来董县庠:董县是今河北邢台市的古称。庠是古代的学校,这里指县学。张教谕,张老师,作者对老师的尊称。
坛荒犹杏树:杏树在坛上生长,即使坛已荒芜,杏树也依然繁茂。
水落且芹香:芹(qín),芹菜,这里泛指植物。水落时,芹草也依然芳香。
二三子:二三子,指学生。
皈依数仞墙:数仞墙,高大的墙壁。这里指孔子的弟子颜回等,他们住在高高的围墙内,专心致志地研究儒家经典。
若为鸥鹭伴,留住水云乡:鸥鹭,水鸟一类,这里指与鸥鹭为伍,留连于水云之间。
【赏析】
《寄呈张教谕》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宁静、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天欲昌吾道,君来董县庠”,意思是说,天道有好生之德,要发扬光大我的思想主张;而你来到县学,正是为了传播我的学说。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自己思想主张的坚定信念。
“坛荒犹杏树,水落且芹香”二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杏树在坛上生长,即使坛已荒芜,杏树也依然繁茂;芹草在水边生长,即使水已经干涸,芹草也依然芳香。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寓含了作者对于生命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中间两句“欲与二三子,皈依数仞墙”,则进一步描绘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里,“二三子”指的是自己的学生,而“数仞墙”则是指高大的围墙。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最后两句“若为鸥鹭伴,留住水云乡”,则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鸥鹭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水鸟,它们常常在水云之间自由翱翔,不受拘束。而作者则希望自己能够像鸥鹭一样,留连于水云之乡,享受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感悟,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同时,诗中的意象鲜明生动,如杏树、芹香、鸥鹭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