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元年北人至,撒花初令豪家备。
谁梯祸乱敷我民,敲朴日烦无处避。
富者有银犹可苏,贫者无银卖田地。
呜呼一歌兮歌已衰,天日不见惟阴霾。
【注释】
景炎元年:即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北人:指南宋北方的人民。撒花:一种驱除疫病的仪式。初:开始。令豪家备:命令豪强大地主们准备。梯祸乱:比喻制造灾祸。敷:治理。敲朴:古代的一种刑罚。敲木棍打人。日烦:一天到晚。无处避:无处逃避。富者有银:有钱的人。犹可苏:还可以挽救。贫者无银:没有钱的人。卖田地:卖掉土地。呜呼:叹词,表示悲叹。一歌兮歌已衰:一首曲子唱完了,歌也唱不下去了。天日不见惟阴霾:天空没有了光亮,只有一片黑暗,就像乌云盖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景炎元年(1278)被元军俘虏后所写。诗人以“效杜陵体”来表达自己对元军统治者暴虐、残酷统治的愤慨之情。
首联:“景炎元年北人至,撒花初令豪家备。”景炎元年,即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这一年,元军占领了临安(今杭州),南宋王朝灭亡。元军进入临安之后,首先实行的政策就是屠杀百姓。元军来到临安,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向城内的豪强大户“撒花”,让他们为军队提供粮食、财物等物资,以维持军费开支。
第二联:“谁梯祸乱敷我民,敲朴日烦无处避。”这里,诗人用“谁梯祸乱”来形容元军的残暴行为。他们像梯子一样,把战乱带给了老百姓。“敲朴日烦”,是指元军每天不停地用敲木棍的方式对百姓进行残酷的刑罚。而“无处避”则表达了百姓们在这种暴政下无所逃遁,只能忍受痛苦的现实。
第三联:“富者有银犹可苏,贫者无银卖田地。”这里的“苏”字是“挽救”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钱人虽然有钱,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想办法拯救百姓。而对于贫穷的人来说,他们没有钱,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换取粮食,以度过难关。
尾联:“呜呼一歌兮歌已衰,天日不见惟阴霾。”诗人在这里感叹,他的歌声已经没有了生气,因为连天空都已经看不见阳光了,只剩下一片阴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被俘期间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被元军俘虏后所写,通过描绘元军在临安的暴行,表达了他对元军统治者残暴统治的愤慨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