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亭亭柳,春柔可绾衣。
烟添染黛色,风束舞腰围。
对影同心在,攀条解赐归。
行人系不住,结绶上王畿。
注释:
柳带得归字
渭水亭亭柳,春柔可绾衣。
烟添染黛色,风束舞腰围。
对影同心在,攀条解赐归。
行人系不住,结绶上王畿。
译文:
渭水边的柳树亭亭玉立,春天的柳枝柔软可以挽起衣裳。
柳枝被烟雾染成淡青色,微风吹来舞动着腰身。
柳树的影子与自己心意相合,爬上枝条就像获得了赐归。
行人无法留住这柳树,将它系在腰间带上了王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柳树的诗,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渭水亭亭柳,春柔可绾衣”,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渭水边的柳树亭亭玉立,春天的柳枝柔软可以挽起衣裳。这里的“亭亭”形容柳树高大挺拔,如同女子婀娜多姿;“春柔”则形容柳树嫩绿欲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绾衣”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人们在春风中欣赏柳树的情景。
接下来两句“烟添染黛色,风束舞腰围”,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美景。烟雾缭绕在柳树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微风拂过,柳树随风摇曳,好像穿着舞蹈裙的女子在翩翩起舞。这里的“黛色”形容烟雾的颜色,给人以朦胧的感觉;“舞腰围”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柳树随风摇曳的姿态。
第三句“对影同心在,攀条解赐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他看到柳树的影子与自己心意相合,就像是找到了知己一般;而当他攀上柳树,似乎也像获得了赐归一样,得到了一种自由和解脱的感觉。这里的“对影同心”形容影子与自己心意相合,象征着彼此之间的默契和理解;“解赐归”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得到解脱后的轻松与愉悦。
尾句“行人系不住,结绶上王畿”,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虽然柳树无法被带走,但它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象征和寄托。而诗人则担心自己的前途会像这柳树一样,难以把握和掌控。这里的“系不住”形容行人无法将柳树带在身边;“王畿”则指的是京城长安,象征着诗人的前途和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前途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