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生画竹旧所闻,望中一见遥可分。
伊予不甚少佳画,犹爱气骨高出群。
狂枝怒叶凌绢素,势若飞动争纷纭。
蟠根数节出地底,上有积年苍藓纹。
森然直干忽孤耸,意恐出屋排浮云。
秋风飒飒生左右,耳目洒落遗尘氛。
乃知良工自神解,昧者仿习徒艰勤。
子猷昔者得收玩,不患终朝无此君。

【译文】:

阎士安画墨竹,是吴冲卿直舍的。

阎生画的竹,我过去曾听说过。

望眼一看,便觉得十分清新、雅致。

我的竹子并不怎么好,但很喜欢它的气韵骨力,胜过一般。

狂放的枝干像在怒张,苍劲的树叶像是在飞动。

盘根错节的竹干从地下伸出,上面有多年生长的青苔。

挺拔的竹干忽地孤耸起来,仿佛要冲破屋顶排云驾雾。

秋风飒飒吹来,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尘氛都随之洒落。

才知道好手自有高超的技巧,那些学艺不精的人只能徒然地努力。

王献之从前得到过一支笔,他整天不用它也能欣赏这根竹。

【注释】:

  1. 阎士安:即阎立本(601—672),唐代著名画家。
  2. 子猷:王献之(344—386年),字子猷,东晋书法家。
  3. 神解:指高超的技艺。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赞美了阎士安画的竹子,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高度赞赏和对绘画大师深厚的情感。
    首句“阎生画竹旧所闻”,说明阎士安的墨竹作品已经流传很广,为人们所熟知。次句“望中一见遥可分”,描绘了观者通过观看就能分辨出竹的形态和结构。第三句“伊予不甚少佳画,犹爱气骨高出群”,表达了诗人对于阎士安画作的赞赏之情,他认为自己的竹子虽然不及阎士安的竹子,但仍然喜爱其气韵骨力胜过一般的作品。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竹子的枝条和叶子,“狂枝怒叶凌绢素,势若飞动争纷纭。”用“狂枝怒叶”形容竹子的姿态生动有力,“凌绢素”形容竹干挺拔向上,充满力量的感觉。
    第五句“蟠根数节出地底,上有积年苍藓纹”,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这里的“蟠根”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根部盘曲,而“数节出地底”则突出了竹子的根茎部分。
    最后两句“森然直干忽孤耸,意恐出屋排浮云”,则是对竹子整体形态的描绘,强调了竹子的高耸入云,仿佛要冲出屋外,与浮云争奇斗艳。
    整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绘,赞美了阎士安的绘画技巧,也表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比自己的作品和阎士安的作品,也展示了作者谦虚学习的态度和对他人技艺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