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莺啼欲晓天,唤人担酒入林泉。
沿崖觅路僧先引,选胜看山席屡迁。
心静掉头嫌鼓吹,酒狂挥手弄云烟。
日斜数点残红下,芳草菲菲索醉眠。
注释:
- 恰恰莺啼欲晓天,唤人担酒入林泉。
恰恰:恰好、正好的意思。莺啼欲晓天:黄莺的叫声把天空叫醒,意味着清晨。
- 沿崖觅路僧先引,选胜看山席屡迁。
沿崖:沿着悬崖峭壁。僧先引:僧人首先引领。选胜:选择好的景色观看。
- 心静掉头嫌鼓吹,酒狂挥手弄云烟。
掉头:转身。鼓吹:指音乐,这里比喻喧闹。
- 日斜数点残红下,芳草菲菲索醉眠。
日斜:太阳偏西。数点:几点。残红:残余的花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山赏景和饮酒作乐的诗。诗中描绘了春天山林中的美景和游人的欢乐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乐趣的追求。
首句“恰恰莺啼欲晓天”,以黄莺的啼鸣为信号,预示着一天的开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晨的期待。莺啼声清脆悦耳,仿佛在唤醒人们迎接新的一天。
第二句“唤人担酒入林泉”,描绘了诗人邀请友人一起到山林之中品尝美酒的场景。这里的“林泉”指的是山间的清泉流水,象征着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诗人邀请友人一起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
第三句“沿崖觅路僧先引,选胜看山席屡迁”,进一步描绘了游山的乐趣。诗人沿着悬崖峭壁寻找路径,而僧人则首先带领着他们前进。在欣赏山水风光时,游客们不断地更换座位,以获得更好的观景角度。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第四句“心静掉头嫌鼓吹,酒狂挥手弄云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酒后的豪放。当外界的喧嚣和嘈杂无法干扰到诗人的内心时,他就会感到自在和快乐;而当酒精让他变得狂野起来时,他就会挥动手中的酒杯,将云彩和烟雾都玩弄在鼓掌之间。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心境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最后一联“日斜数点残红下,芳草菲菲索醉眠”,则是对整个游山经历的总结。随着太阳渐渐西下,余晖洒在山间,红色的花蕾点缀在草丛中。诗人躺在草地上,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这里的“日斜”和“芳草菲菲”都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而“索醉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旅行的美好回忆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