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久矣泯耳目,萧然自如脱羁束。
朝随扶桑日头起,暮趁昆崙云脚伏。
青牛过关今几年,此道分明在目前。
昨夜琴心三叠后,一堂风冷月娟娟。

【注释】:

希夷堂:作者自号,以希夷为堂名,表示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志向。

道人:作者自称。

泯耳目:指心无杂念。耳听八方而心无欲念,即所谓“内观”功夫。

萧然:寂静的样子。

自如:自己觉得舒适自在。

脱羁束:摆脱束缚。

扶桑:古代传说日出之处,这里借指太阳。

昆崙:昆仑山,在今青海和甘肃之间,这里指西方极乐世界。

青牛过关:道教传说中的仙人骑着青色的牛过关。

三叠:《琴经》载,琴有十三徽,每徽一弦,故称“三叠”。

《琴操》:相传琴师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其音清劲激越,锺子期赞叹为“高山流水”,遂成为至交。

风冷月娟娟:形容夜深人静时月光清冷而明亮。

赏析:

全诗以诗人自号希夷堂作为开篇,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家“无为”思想的认同。接着四句描绘了他的日常活动,从早到晚,从朝阳初升到夕阳西下,都在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第五句中的“青牛过关”寓意深远,既指道士骑青牛过函谷关的传说,也暗喻了诗人自己的修行之路。这不仅是对他个人修行的一种描述,更是对道家哲学中“无为自然”的一种实践。

接下来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日出和日落的景象,再次强调了他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这里的“朝随扶桑日头起,暮趁昆仑云脚伏”形象地描绘了太阳从东方升起,夕阳西下的自然景象,同时隐喻了诗人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则回到了诗人的个人体验,通过“昨夜琴心三叠后,一堂风冷月娟娟”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这里的“琴心三叠”可能指的是他在夜晚弹奏琴曲时的心情,而“一堂风冷月娟娟”则形容了他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也是对整个作品情感氛围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描述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实践,以及他追求心灵自由、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