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祇掩关。
上下亭台烟雨外,参差花竹水云间。
从多莫剪东南柳,胜绝新增西北山。
客路十年辛苦里,也容一日及公闲。
【注释】
舟过吴江谒臞庵翁少留为赋二诗 其二
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祇掩关。
上下亭台烟雨外,参差花竹水云间。
从多莫剪东南柳,胜绝新增西北山。
客路十年辛苦里,也容一日及公闲。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是:窗户映入的景色非常明澈,知道天晚,隔着河岸喧嚷的声音被门掩住了。
亭台上下烟雾迷蒙,花木参差错落,如在水云之间。
不必多剪东南的杨柳,更胜的景物是西北的新山。
经过十年的艰辛旅程,也允许在这一天休息一下了。
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
首句写景:“明明窗色极知晚”,诗人用“明明”二字点题,说明自己来到吴江,看到窗外的天色已经很晚,而且十分明亮。这不仅仅是因为夕阳西下的缘故,更是因为在吴江东面有一片湖光山色构成的美景。“窗”指东面的湖光;“晚”既指日薄西山,又含有夕阳的余晖之意。“极”强调了夕阳之亮的程度。
“明明窗色”四字中,“窗”字是定格处,“明”是描写处,“窗”是观景处,是全幅画面的主体位置,而后面的景物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第二句写声音:“隔着岸喧阗只掩关”。诗人听到远处传来喧闹声。他抬头一望,只见岸边上人头攒动,车船来往,一派繁忙景象。但喧闹声却似乎并不影响自己的心绪,只是远远地听着而已。
“喧阗”一词,形容声音杂乱无章、此起彼伏的样子。“只掩关”则表明诗人对这喧闹声并不关心,因为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这里的“喧阗”和“只掩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反差。
第三句写近景:“上下亭台烟雨外”。诗人继续观察着窗外的世界,发现亭台之上,仿佛置身于烟雨之中。这种朦胧的景象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这里的“烟雨”二字,既描绘了外面的环境,又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第四句写远景:“参差花竹水云间”。诗人的视线再次移动,发现花木参差错落,如在水云之间。这种景色给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这里的“参差”二字,既形容了花木的形态,又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感慨:诗人感叹道,不必剪去东南的柳枝,更胜的是西北山上的风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他认为,无论何处的风景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欣赏和珍惜。
尾联抒发情感:“客路十年辛苦里,也容一日及公闲。”诗人回顾过去的十年艰辛历程,现在得以稍作休憩,不禁感慨万分。这里的“公闲”指诗人自己能够暂时放松身心的时刻。诗人希望这样的时刻能够多多益善,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窗外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轻松。同时,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并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