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奈飞埃点素衣,惊霜须鬓落全稀。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郑倅德兴平江官满有诗见寄次韵以叙老怀惜别之意

不奈飞埃点素衣,惊霜须鬓落全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年文人在离开职位之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首先,“不奈飞埃点素衣”表现了作者对于被尘埃玷污的素净衣服的无奈。这里的“飞埃”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暗示着作者已步入暮年。接着,“惊霜须鬓落全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因年岁增长而出现的衰老迹象,如霜一般洁白的发丝逐渐变得稀少,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忧虑与不舍。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春日图景。诗人站在窗前,耳边响起清脆悦耳的黄鹂啼鸣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同时,他举杯向远处的水鸟致意,希望它能早日回归故土。这种情景不仅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这里,“渊明”指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其高洁的人格与超脱尘世的态度闻名;而“伯玉”则是古代贤人伯夷,因其高尚节操著称。诗人在这里引用这两位古代贤人的典故,旨在表达自己虽欲追求陶渊明般的隐逸生活,却仍难以摆脱世俗的羁绊,无法像伯夷那样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持竿”意味着垂钓,象征着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长城”则象征着坚固的防御或长久的守候。诗人在此表达了想要远离尘嚣,独自享受钓鱼之乐的愿望。同时,“分我临流半坐矶”中的“分我”可能暗含着诗人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陪伴,而“临流半坐矶”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郑倅德兴平江官满有诗见寄次韵以叙老怀惜别之意》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叹,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古代贤人的引用,展现了其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离别的不舍。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中隐逸思想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