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口此舟方属汝,行人何用较锥刀。
注释:你乘坐的船已经归你了,行人何必用锥子来比划呢?
赏析:诗人借舟之属人,暗示舟已属于他,表达了他对自己得到这艘大船的喜悦。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把一个平常的比较提升到了哲理的高度,表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过口此舟方属汝,行人何用较锥刀。
注释:你乘坐的船已经归你了,行人何必用锥子来比划呢?
赏析:诗人借舟之属人,暗示舟已属于他,表达了他对自己得到这艘大船的喜悦。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把一个平常的比较提升到了哲理的高度,表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注释:你乘坐的船已经归你了,行人何必用锥子来比划呢? 赏析:诗人借舟之属人,暗示舟已属于他,表达了他对自己得到这艘大船的喜悦。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把一个平常的比较提升到了哲理的高度,表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宋成都广都人,字挺臣。 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 累除宝谟阁待制、知庐州。 至郡,时韩侂胄方议用兵,绍节修城造寨为固御计。 召为兵部侍郎,寻出知镇江府。 吴曦据蜀,绍节言安丙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曦成功。 大臣用其言,使丙诛曦。 历仕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卒谥忠惠。 生卒年:
注释:安乐山青翠而美丽,琳宫高耸如同巨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安乐山的自然景色和宏伟壮观的建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康山:指庐山。 水雄:水势浩大。 三峡:长江流经湖北和四川之间,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合称三峡。 争长:比喻长江与其它三段河流相比,水流更为湍急。 【译文】 庐山的水雄浑壮美; 长江流经的峡谷又争相争夺上游。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庐山时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首句点明地点,以“雄”字突出庐山水的壮丽景色,第二句通过三峡的比较,赞美了长江之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南乡子·大雪韩叔夏坐中 【注释】 ①梅与雪争姝:梅花和雪花争相艳丽。 ②试问春风管得无:请春风能管住它们吗? ③除却个人多样态:除了梅花和雪花之外,还有谁呢? ④细把冰姿比玉肤:细细端详着梅花的身姿,把它比作玉石的皮肤。 ⑤倒金壶:倾倒酒杯,这里指喝酒。 ⑥既醉仍烦翠袖扶:喝得醉醺醺时,还要烦别人的手扶着。 ⑦同向凌风台上看:一起登上凌霄台观赏。 ⑧何如:哪比得上。 ⑨且与芗林作画图
注释:有人在问南方的客人,为何要为山野生活而赋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其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回答“有人若问南冠客”时,表明自己虽然身处乱世却心安理得,因为自己没有做官,所以不必去迎合朝廷,也不必去追求荣华富贵。接着他又以西山为背景,描写了隐居者悠然自得、淡泊名利的生活状态。最后,他以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志趣与情感。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争的不屑一顾
注释:等到春天来临,穿上蜡制鞋,踏上那高耸入云的山梯,想要看到那三十六座奇峰。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他渴望游览名山大川、欣赏大自然风光的愿望。诗中“蜡屐”是古代的一种登山鞋,“丹梯”则是红色的石阶,寓意着诗人即将开始一段壮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