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卧林泉与世疏,使君三度枉旌旟。
未陪徐孺升宾榻,敢屈文侯式敝闾。
暂掷鱼竿丝半卷,旋开松径草新锄。
愧无美酒拈巾漉,难得金波款绪馀。

【注释】

奉谢司封使君晏公临顾园居 其一:指《奉酬杨少府东斋独坐赠》诗。奉谢,是敬辞,对别人表示谢意。司封,掌管封爵、封邑的官员,即“司封郎”。使君,古代对县令或州长官的尊称。晏公,晋代桓温,字元子,为琅笽令,时人称他为“卧龙先生”。

闲卧林泉与世疏:闲卧,闲适地躺着。林泉,泛指山林泉水。

使君三度枉旌旟:使君,指县令;枉,委屈,屈驾。旌旟,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杆。

未陪徐孺升宾榻:徐孺,指东汉隐士徐庶;升宾榻,登上客舍的门楼。

敢屈文侯式敝闾:文侯,指汉末名臣管宁;敝闾,简陋的里门。

暂掷鱼竿丝半卷,旋开松径草新锄:暂掷,暂时抛下。鱼竿,钓鱼用的长竿。

旋开,随即展开。松径,松树林间的小路。

愧无美酒拈巾漉:美酒,好酒。拈,用手拿着东西。

难得金波款绪馀:金波,比喻酒杯里的美酒;款,款待;绪馀,余下的酒。

【赏析】

这首酬答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冬。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右拾遗,而左拾遗李观已先于本年秋离长安南返江西。此诗应是李观离开长安后,诗人写给他的。

诗一开头便点明了对方的身份:“奉谢司封使君晏公”。这是对对方身份的敬称,也说明诗人与李观的关系密切。接着诗人就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心境。“闲卧林泉与世疏”,闲卧,指闲居家中。林泉,指山间泉水。与世疏,指远离尘世,不问世事。这里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使君三度枉旌旂”,使君,指县令;枉,委屈,屈驾。旌旂,指插有羽饰的大旗,这里指县令的车马。这句说这位县令三次来访问他。“未陪徐孺升宾榻”,“徐孺”,指东汉时的学者徐稚,字孺子。他隐居在今湖北黄冈西南的云梦山中。“升宾榻”,登门求教,拜见主人。这句说徐孺子没有来拜访他。“敢屈文侯式敝闾”,文侯,指汉末大名臣管宁,字文成;敝闾,指简陋的居室。这两句是谦词,说自己不能以高官厚禄相迎,只能请他随便来家中坐坐。“暂掷鱼竿丝半卷,旋开松径草新锄”,这两句描写了自己闭门谢客、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丝半卷”形容鱼竿的钓线已经收起了一半。“旋”字说明刚刚放下钓钩。“松径”,松树之间的小路。“新锄”,新翻的泥土。这两句说刚刚收拾好钓具,松径上的泥土已经被新翻过。“愧无美酒拈巾漉”,愧,惭愧的意思。“拈巾漉”,指用手擦拭。这两句意思是说惭愧没有美酒招待客人,只能用手去擦拭一下杯中的剩酒。

这首诗是酬答诗。酬答诗就是诗人对于别人的诗歌所作的回答或书信。它一般要针对对方的诗篇作出答复,所以称为“酬答”,但有时也可以是对别人的诗篇加以评论和赞赏。此诗便是一首酬答诗。从全诗来看,作者并没有直接对对方所写的诗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是通过描写自己闭门谢客、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来表达对对方所写诗篇的欣赏和赞美。

第一句“奉谢司封使君晏公”就点明了对方的身份。“司封”,掌管封爵、封邑的官员,是县令的别称。“使君”,指县令。“晏公”,指晋代桓温,字元子,为琅笽令时号“卧龙先生”。

第二句“闲卧林泉与世疏”承上启下,既点明自己闲居林泉、远离尘世的情趣,又引出下文。

第三句“使君三度枉旌旂”,“三度”表明了对方来访的次数之多。“枉旌旂”,即枉驾光临、屈尊来访,是客套话。

第四句“未陪徐孺升宾榻”,承前启后,既表明自己没有接受对方的来访,又表明自己并不看重对方的来访。

第五句“敢屈文侯式敝闾”,“敢屈”,不敢当;“文侯”,指汉末大名臣管宁,字文成;“敝闾”,简陋的居室,指自己家的住所。

第六句“暂掷鱼竿丝半卷”,“暂掷”,暂时扔下、抛下;“鱼竿”,即鱼竿,用来垂钓的细长竹竿;“丝半卷”,意思是说鱼竿上的钓线已经收起了一半。

第七句“旋开松径草新锄”,“旋”,随即的意思;“松径”,松树林间的小路;“草新锄”,意思是说刚刚把松树林间的小路上新翻过的泥土铲平。

第八句“愧无美酒拈巾漉”,惭愧没有拿上好酒招待客人。

第九句“难得金波款绪馀”,难得,意思是说难得碰上这样的好酒;金波,比喻酒杯里的美酒;“款绪馀”,指酒余味尚存的意思。

此诗写得自然流畅、清新俊逸,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