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良辰少两全,支筇莫倦到山巅。
清谈已可忘樽俎,真乐何劳听管弦。
才子就题黄绢语,高僧多讽碧云篇。
孤舟欲去更回首,天半楼台生晚烟。

绝境良辰少两全,支筇莫倦到山巅。

清谈已可忘樽俎,真乐何劳听管弦。

才子就题黄绢语,高僧多讽碧云篇。

孤舟欲去更回首,天半楼台生晚烟。

翻译:

在绝佳的秋日里,我们与子共游虎丘,拜访了祖印大师。虽然环境宁静美好,但内心难免有些矛盾,想要完全放松,却又不愿就此止步。

赏析:

  1. 诗句解读
  • “绝境良辰少两全”:表达了在美好的环境中,却感到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无法完全放松。
  • “支筇莫倦到山巅”:使用“支筇”(支撑手杖),形象地描绘了登山的过程,同时也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和对山顶的向往。
  • “清谈已可忘樽俎”:通过“清谈”,即高雅的对话或讨论,来表达对俗世喧嚣的忘却。
  • “真乐何劳听管弦”:强调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而非外在的娱乐。
  • “才子就题黄绢语”:这里提到的“才子”可能指的是有文学才华的人,而“黄绢语”可能是一种寓意深远或富有智慧的话语。
  • “高僧多讽碧云篇”:高僧们往往有着深厚的佛学造诣,他们所说的话或诗,往往蕴含哲理。
  • “孤舟欲去更回首”:表达了一种离别时的不舍和留恋。
  • “天半楼台生晚烟”: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景致,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1. 艺术手法分析
  • 象征与隐喻的运用:如“黄绢语”可能象征着深刻或富有启示性的智慧。
  • 自然景观的描绘:如“秋山寥旷景无涯”,“天半楼台生晚烟”等,都生动描绘了虎丘的自然美景和傍晚时分的宁静气氛。
  1. 文化背景考量
  • 虎丘的历史文化意义:虎丘不仅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之地。祖印大师在此修行,为虎丘增添了一层宗教色彩。
  • 宋代的文化氛围:宋代文人雅士的活动频繁,诗歌是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朱长文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1. 读者体验与联想
  • 情感共鸣:这首诗通过对虎丘景色的描写和内心体验的结合,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 哲学思考:诗中的“清谈”、“真乐”等词汇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本质、精神追求等深层次话题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游览虎丘的描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个人心灵自由的追求。诗中的每一行都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和审美意涵,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记录,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