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襄阳孟浩然,苦吟自可继前贤。
虎丘合去十二度,熊轼再游三百年。
云阁为君追旧额,霓裳从古播朱弦。
此行不减唐人乐,畅饮惟无八酒仙。
【注释】
奉陪太守及诸公游虎丘:陪同太守和众位公卿游览虎丘。太守,指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张怀民;诸公,指苏州诸官。虎丘:在今江苏苏州西北郊。
苦吟:刻苦地吟诵诗篇。自可继前贤:自有其价值,可以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
十二度:指十二次游历。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年)十一月至元祐元年(1086年)间曾十二次游虎丘,故云。熊轼:即苏轼的号“东坡居士”,因以熊轼指代苏轼。
三百年:苏轼与欧阳修同年生人,欧阳修生于景佑三年(1038年),苏轼卒于元符三年(1100年),相距三百九十九年,故云。
云阁:旧有云岩寺,苏轼曾为寺题名,称《云岩寺新作》。旧额:指寺内旧时所刻的匾额。
霓裳:唐明皇时所制霓裳羽衣曲,后传为歌舞曲名。此指舞曲。朱弦:红色的琴弦,这里指弹琴。八酒仙:泛指能饮者。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在元丰七年(1084年)十二月初九日同太守、诸公等游虎丘之作,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人以饱蘸着感情之笔,描绘了虎丘山水之美,抒发了自己对美景良辰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的感慨,表达了他欲效法先贤,建功立业的志向。
开头一句“奉陪太守及诸公游虎丘”,点明了题目,表明这是一篇游记。接着二句说“何必襄阳孟浩然”,用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远超过孟浩然,足以继承他的优良传统。第三句“苦吟自可继前贤”,承上而来,说自己虽不如孟浩然那样擅长写诗,但自己勤学苦练,也完全可以达到前贤的水平。第四句“虎丘合去十二度,熊轼再游三百年”,写自己在虎丘游玩的经过。虎丘位于苏州城西郊外,风景秀丽,古迹很多,是苏州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所以苏轼曾多次到虎丘游玩。这句是说自从苏轼和欧阳修在景佑三年(1038年)同时出生以来,已经过去三百年了,自己又重游了十二次。这两句是说,虽然自己比不上孟浩然,但勤学好问,刻苦吟咏,也可以赶上前人的优良传统。
下面四句,是全诗的重点。第五句“云阁为君追旧额”是说云岩寺的云阁,原是有古人所题的匾额,后来被风雨剥蚀,苏轼便替它重新题写了匾额,使之恢复旧观。第六句“霓裳从古播朱弦”,是说从前唐代的乐工在演奏《霓裳羽衣》时,总是用红色的弦来伴奏。这两句是说,虽然自己没有像李白那样的豪放气概,但却有白居易一样的雅正情怀,善于写景抒情,善于把景物写得如在眼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此行不减唐人乐,畅饮惟无八酒仙。”意思是这次出游并不比唐代人游宴的欢乐少,而且还可以畅饮,不必有“八酒仙”之类的酒徒。这里既表示了自己对这次游山玩水之乐的喜悦心情,也表现了自己清正廉洁的性格。因为当时苏门四学士中有一位是杜衍,杜衍为人正直,所以苏轼对他十分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