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中今多材,灿若荆岫玉。
琢磨观粹美,尤爱魏与祝。
二子幼相友,共学横山麓。
抱书来泮宫,美质异碌碌。
文辞堪适用,光莹轻缣幅。
前年掇高选,丽赋人争录。
吴兴太守贤,好善下白屋。
贻书勤聘礼,扫榻待英躅。
伯乐过冀北,所顾皆骥騄。
翩翩告别去,舟泛苕溪渌。
南陔急亲养,聊以奉水菽。
愧我不能留,嗈嗈想鸿鹄。
良辰振六翮,一举耸群目。
云汉期高翔,稻粱非所欲。
诗句释义及赏析:
- 庠中今多材,灿若荆岫玉。
- 译文:书院中的人才众多,他们如同荆山的玉石一样璀璨夺目。
- 注释:“庠”指古代的学校或学府。“今多材”意指现在的人材济济。“灿若荆岫玉”形容人才众多且出众。
- 赏析:诗人通过赞美当前书院中的人才之众,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珍视。
- 琢磨观粹美,尤爱魏与祝。
- 译文:仔细琢磨他们的才华和美德,尤其喜爱魏君和祝修中的才华。
- 注释:“尤爱魏与祝”指对二人特别喜爱。
- 赏析:诗人通过对这两位才俊的特别喜爱,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 二子幼相友,共学横山麓。
- 译文:两位年轻人自幼便结为朋友,一起在横山脚下学习。
- 注释:这里指的是魏君和祝修中从小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学习和成长。
- 赏析:诗人描绘了两人从小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共同的学习经历,展现了友情的美好和学习的重要性。
- 抱书来泮宫,美质异碌碌。
- 译文:抱着书籍来到泮宫,他们的资质与众不同,不是平庸之辈。
- 注释:“抱书”指抱着书卷。“美质异碌碌”形容他们的品质非凡,不同于普通人。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魏君和祝修中的卓越品质和非凡才华。
- 文辞堪适用,光莹轻缣幅。
- 译文:他们的文辞适合应用,光彩照人,犹如轻薄的丝绸织物。
- 注释:“文辞”指文章、诗词等文学创作。“光莹”意为光彩明亮。“轻缣幅”形容其文辞优美,令人赞叹。
- 赏析: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魏君和祝修中的文采飞扬,展现了他们的文学天赋和才华。
- 前年掇高选,丽赋人争录。
- 译文:去年科举考试中被选拔,美丽的诗作被人们争相传诵。
- 注释:“掇高选”指被选拔进入高级官员行列。“丽赋”指优美的诗篇或文章。“人争录”意指人们争相传阅。
- 赏析:诗人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魏君和祝修中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 吴兴太守贤,好善下白屋。
- 译文:吴兴太守是一位贤明的人,他喜欢行善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平民一样。
- 注释:这里的“吴兴太守”是指一位地方长官。“白屋”通常用来比喻平民百姓。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太守的德行和对百姓的关怀,展现了社会和谐与公正的理想状态。
- 贻书勤聘礼,扫榻待英躅。
- 译文:寄信给远行的朋友,表达了诚挚的邀请和期待之情。
- 注释:“贻书”意为赠送书信。“勤聘礼”指热情地准备迎接远行者。“扫榻待英躅”意指热情地迎接远行的朋友。
- 赏析:诗人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期待和热情,展现了他对远行友人的重视和友好。
- 伯乐过冀北,所顾皆骥騄。
- 译文:伯乐从冀北经过,所看之处都是千里马。
- 注释:“伯乐”指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冀北”指冀州以北地区,这里是相马专家经过的地方。“骥騄”意为千里马。
- 赏析:诗人以伯乐为例,赞美人才如千里马般珍贵,寓意着优秀人才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 翩翩告别去,舟泛苕溪渌。
- 译文:依依不舍地告别离去,乘船在苕溪的碧绿水波中畅游。
- 注释:这里的“苕溪”是浙江湖州境内的一条河流,水质清澈透明,被誉为“苕溪”。
- 赏析: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 南陔急亲养,聊以奉水菽。
- 译文:因为家中需要照顾,所以急忙回家亲自抚养孩子,只能将最好的粮食献给您。
- 注释:“南陔”代指家庭或亲人。“水菽”指水磨豆子,是古代的一种优质粮食。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回家照顾家人的决心和愧疚之情,展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孝顺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农民对粮食的重视和珍惜。
- 愧我不能留,嗈嗈想鸿鹄。
- 译文:惭愧我不能留下您,只能远远地想念您。
- 注释:“嗈嗈”形容声音轻柔、悠扬。“鸿鹄”指高飞的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赏析:诗人表达出对友人不能留下来的遗憾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远行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无法与友人同行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