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志在萧闲,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下面是逐句释义:
夙志在萧闲,获此遁幽迹。
早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如今终于得到了实现。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高大的树木四季常青,清晨傍晚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从旁边观看,怀疑那些山峰都是美景;俯视之下,又感到悬崖峭壁十分惊险。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心中充满浩然之气,仿佛所有的山水都与陶渊明的家联系在一起。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手拿拐杖沿着水边行走,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碧绿的浮萍。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美丽的鱼儿不轻易游动,弱小的鸟儿仍然珍惜生命。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早晨的镜子照见自己已经满头银发,感叹岁月无情。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古代人早就对此深感叹息,确实像是一位隐士。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用禅宗的方法来遣散烦劳,让情感随着诗歌的格调而变化。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写信邀请朋友过来,一起欣赏亭子前的柏树。
赏析:
这首诗以“咏斋偶书呈子通无隐”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的敬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