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阕。
散津亭鼓吹扁舟发。
离魂黯、隐隐阳关彻。
更风愁雨细添凄切。
恨结。
叹良朋雅会轻离诀。
一年价、把酒风花月。
便山遥水远分吴越。
书倩雁,梦借蝶。
重相见、且把归期说。
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
总难如、前会时节。

踏歌

宴阕。

散津亭鼓吹扁舟发。

离魂黯、隐隐阳关彻。

更风愁雨细添凄切。

恨结。

叹良朋雅会轻离诀。

一年价、把酒风花月。

便山遥水远分吴越。

书倩雁,梦借蝶。

重相见、且把归期说。

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

总难如、前会时节。

【注释】

  • 宴阕:宴会结束的时期。
  • 散津亭:地名,位于苏州。
  • 鼓吹:古代乐器,此处泛指音乐。
  • 扁舟:小船。
  •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边塞。
  • 风愁雨细:形容风和雨都显得很细小,给人以凄凉之感。
  • 恨结:心中怨恨积累。
  • 良朋雅会:好朋友的聚会。
  • 一年价:一年的时价或代价。
  • 风花月:这里指自然景物。
  • 山遥水远:形容两地相隔遥远。
  • 书倩雁:写信请雁鸟传递书信。
  • 梦借蝶:梦见蝴蝶,比喻梦境。
  • 萍踪别:飘零不定的踪迹。
  • 总难如:总是难以达到。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与思念。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首句:“踏歌”是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宴会上欢快地跳舞唱歌的情景。这既是对宴会氛围的描述,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释放。

  2. 第二句:“散津亭鼓吹扁舟发。”描绘了宴会结束后,诗人带着乐队和船出发的场景。这一句不仅描述了宴会后的轻松愉快,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第三句:“离魂黯、隐隐阳关彻。”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的伤感和孤独感。“离魂黯”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痛苦,而“阳关彻”则暗示了这种痛苦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4. 第四句:“更风愁雨细添凄切。”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风和雨的细密增添了离别的凄凉和悲伤。这一句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增强了诗人情感的表达。

  5. 第五句:“恨结。”直接点明了诗人心中的怨恨和不满。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原因的不满和遗憾,也为后续的情感发展埋下伏笔。

  6. 第六句至第八句:“叹良朋雅会轻离诀。一年价、把酒风花月。便山遥水远分吴越。”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人感叹与好友的欢聚时光短暂,用“一年价”来形容这段时间的价值。同时,诗人通过“把酒风花月”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7. 第九句:“书倩雁,梦借蝶。”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后无法相见的无奈和遗憾。他寄希望于书信和梦境,希望能够跨越距离与时间的限制,与远方的朋友保持联系。

  8. 第十句至第十二句:“重相见、且把归期说。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相见的渴望以及对离别后可能产生的新的分离的担忧和恐惧。诗人希望能够重新相聚,但同时也担心未来可能会因为各种变故而再次分离,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牵挂和思念。

  9. 第十三句:“总难如、前会时节。”最后一句总结了前面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离别的无奈。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于现实的不满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貌与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