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郭寻好山,直北得睹径。
一重复一掩,间度略彴峻。
溪声出左方,环玦步相应。
万木俨扶持,四山拥清润。
高疑星可摘,况乃斗之分。
诸公恨到晚,六月宜问信。
颇闻开山老,说法起众病。
坐受于菟降,了不怀寸刃。
山僧诧神通,辩口纷若磬。
我岂必胜哉,渠自有佛性。

径山白虎寺诗

【注释】

①径:通“境”,指山间小径。

②复:同“覆”。盖,遮盖。

③彴(yǐn引):桥。

④万木俨扶持:形容树木繁茂,枝干交错,如人扶持。

⑤斗:北斗星。

⑥我岂必胜哉:我难道一定能战胜他吗?

⑦渠:指僧人。佛性:佛教用语,指众生皆有的本性。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山寺时所作。全诗描绘了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之情。

首联“绕郭寻好山,直北得睹径。一重复一掩,间度略彴峻。”写诗人在山外寻找好山,最终来到一座山寺。这里采用了倒装手法,先写山寺,再写诗人寻找的过程。颔联“溪声出左方,环玦步相应。”写诗人沿着溪流行走,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这里的“溪声”和“环玦步”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美妙的音乐。颈联“万木俨扶持,四山拥清润。”写周围树木茂盛,四座山峰环绕着清泉流淌。尾联“高疑星可摘,况乃斗之分。”写山峰之高如同可以摘取星辰一般,更不用说与北斗七星相比了。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山寺的高耸入云、景色壮丽。

中间四句“诸公恨到晚,六月宜问信。颇闻开山老,说法起众病。”写游人对于时间的限制感到遗憾,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游览时机。同时,还听说有一位开山老僧在此说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听讲。最后一句“坐受于菟降,了不怀寸刃。”写自己坐在寺庙里接受信徒们的礼拜,却并不怀有任何恶意或敌意。

最后两句“山僧诧神通,辩口纷若磬。”“山僧”指的是山中的僧人。这里用“辩口纷若磬”来形容他们的辩才如磬,声音洪亮而有力,让人难以忘怀。而“我岂必胜哉,渠自有佛性。”“我岂必胜哉”表示自己并不是无敌的,而是承认对方具有自己的本性——佛性;“渠自有佛性”则是说对方本身就是一个拥有佛性的修行者。

这首诗通过对山寺周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崇尚和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