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幽,桂树之稠。
枝相樛,高拂千崖素秋,下临深谷之寒流。
王孙何处,攀援久淹留。
闻说山中,虎豹昼嗥。
闻说山中,熊罴夜咆。
丛薄深林鹿呦呦。
猕猴与君居,山鬼伴君游。
君独胡为自聊,岁云暮矣将焉求。
思君不见,我心徒离忧。
招隐操
南山之幽,桂树之稠。
枝相樛,高拂千崖素秋,下临深谷之寒流。
王孙何处,攀援久淹留。
闻说山中,虎豹昼嗥。
闻说山中,熊罴夜咆。
丛薄深林鹿呦呦。
猕猴与君居,山鬼伴君游。
君独胡为自聊,岁云暮矣将焉求。
思君不见,我心徒离忧。
【注释】
- 南山之幽:指隐士隐居的地方,南山是古代对北方的称呼。
- 桂树之稠:指桂花树茂盛的地方。
- 枝相樛(jiù):树枝交错的样子。
- 高拂千崖素秋:形容树木高耸,秋天景色如白色长卷。
- 深谷之寒流:指深谷中的冷流。
- 王孙:古代贵族的自称,这里指隐居者。
- 攀援:攀爬。
- 虎豹昼嗥(háo):传说中老虎和豹子白天发出吼声。
- 熊罴(pí):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这里用来形容山林中的凶猛动物。
- 丛薄:草木丛生的小山或丘陵。
- 麋(mí):一种鹿。
- 猕猴:一种猴子。
- 君独胡为:你为何如此孤独。
- 胡为:为何。
- 自聊:独自消遣、自娱。
- 年云暮矣:时间已到晚年。
- 焉求:何处寻求。
- 徒离忧:白白地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状态的诗篇,通过描绘隐士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日常生活,展现了隐士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的疏离感。诗人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和谐的隐士形象。
首句“南山之幽”点明了隐士隐居之地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接着,以“桂树之稠”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繁茂和幽静。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烘托了隐士的生活背景,也为下文的具体描述做好了铺垫。
诗人详细描述了隐士的生活环境——高大的树木、蜿蜒的山路、深邃的山谷以及寒冷的河流。这些景象都充满了浓厚的野趣和原始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神秘和引人入胜。同时,也反映了隐士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他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隐士的生活并非总是那么美好。诗人通过“王孙何处?攀援久淹留”表达了隐士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和迷茫。这种孤独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长时间的孤独使他感到无助和困惑,甚至产生了想要逃离的念头。
诗歌还通过“闻说山中,虎豹昼嗥”、“闻说山中,熊罴夜咆”等句子,揭示了隐士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其危险性。这些描述既增加了诗歌的紧张气氛,又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生活的艰难和危险。
诗歌以“岁云暮矣将焉求”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隐士未来的担忧和无奈。这句话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透露出诗人对隐士命运的关切和同情。
《招隐操》通过对隐士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孤独、忧郁但又充满自然之美的形象。同时,诗歌也传达了诗人对隐士命运的关切和理解,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