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佳公子,青丝络白颠。
黄绶映春花,来作吏隐仙。
鸣琴镇白下,赋剑起通泉。
谁分读书烛,良价重蜡鞭。
官烛不以照,持此当坐前。
釜炊陋贵习,炬围嗤少年。
东壁得馀光,夜绩长不眠。
好留待他日,列照修史编。
注释:
- 翩翩佳公子:指阮尉,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
- 青丝络白颠:形容阮尉头发黑亮如墨,络着白色的发带。
- 黄绶映春花:指阮尉佩戴黄色绶带,映衬着春天的花朵。
- 来作吏隐仙:形容阮尉做官如同隐居的仙人一般。
- 鸣琴镇白下:在长安城下弹奏琴曲,镇住四方的人流。
- 赋剑起通泉:挥舞宝剑,激起泉水飞溅。
- 谁分读书烛:谁有权力分得读书人照明的烛火?
- 良价重蜡鞭:蜡烛的价值比鞭子还要高。
- 官烛不以照:官府的蜡烛不能用来照明。
- 持此当坐前:拿着这些蜡烛放在前面。
- 釜炊陋贵习:简陋的炊具反映出主人的地位低下。
- 炬围嗤少年:用火炬包围嘲笑那些年少轻狂的人。
- 东壁得馀光:东边墙壁上还有余辉。
- 夜绩长不眠:在夜晚勤奋读书,直到天明。
- 好留待他日:希望将来能够有所作为。
- 列照修史编:以这些烛光照修编史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阮尉的诗。首联“翩翩佳公子,青丝络白颠”描绘出阮尉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形象;接着“黄绶映春花,来作吏隐仙”进一步强调了他身份地位之高,仿佛是一位隐士高人;“鸣琴镇白下,赋剑起通泉”两句又展现了他在长安城的英姿飒爽;最后,“谁分读书烛?良价重蜡鞭”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他才能的赞美和对蜡烛价值的肯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物的赞美,又有对生活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