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半规月,前日犹盈轮。
冉冉几何间,光彩倏已沦。
至精孰如斯,犹不逃亏盈。
天地亦无根,万化无长存。
矧兹寄一形,随天运浑冥。
若无重素规,谁信天地精。

诗句解释

1 :月亮,常用来象征清冷和孤独。

  1. 哀哀半规月,前日犹盈轮:形容月亮在天空的位置和大小变化,从满月到逐渐亏缺的过程。”哀哀”表达了月亮形状的悲怆,“盈轮”指满月时月亮明亮且完整。

  2. 冉冉几何间,光彩倏已沦:描述了月亮从明亮到暗淡的变化过程,”冉冉”表示缓慢而渐进,”倏已沦”则迅速变暗。

  3. 至精孰如斯,犹不逃亏盈:指出即使是最精细的东西也无法避免自然的衰败,即“亏盈”。

  4. 天地亦无根,万化无长存:表达了对于宇宙万物无常性的感慨,指出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根基。

  5. 矧兹寄一形,随天运浑冥:这里用“矧兹”强调了个体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与宇宙自然规律相联系。”随天运浑冥”意味着顺应自然规律运行。

  6. 若无重素规,谁信天地精:如果不存在固定的法则(“重素规”),人们将无法相信宇宙的自然法则。

译文

哀哀半规月,前日犹盈轮。
冉冉几何间,光彩倏已沦。
至精孰如斯,犹不逃亏盈。
天地亦无根,万化无长存。
矧兹寄一形,随天运浑冥。
若无重素规,谁信天地精。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及其与宇宙自然法则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对宇宙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借助月亮的变化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思考。通过对月亮变化的细腻观察,诗人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宇宙间万物的生死轮回。诗中还表达了对天地自然法则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个体存在微小和短暂的认识。整体上,此诗以月亮的变化为媒介,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对于宇宙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