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
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
开明周孔心,赖有伊洛儒。
古来正其心,平治信有馀。
彼哉典午时,相师谈清虚。
未知千载人,视今又何如。

诗句

  1. 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
  2. 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
  3. 开明周孔心,赖有伊洛儒。
  4. 古来正其心,平治信有馀。
  5. 彼哉典午时,相师谈清虚。
  6. 未知千载人,视今又何如。

译文

  1. 长久以来的圣域荒芜,功利主义盛行并追求名利。
  2. 如果管仲和晏婴只是注重实际行动,他们的时代就不会成为乱世。
  3. 孔子和周公的思想是开启智慧的关键,而儒学则提供了道德指导。
  4. 古代的人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性,使得国家和平治理成为可能。
  5.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却追求清高虚无的理想,忽视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6. 我不知道千年后的人们会如何看待现在的我们,又会如何看待现在的世界呢?

注释

  1. 圣域:指高尚的精神领域或理想境界。
  2. 功利:指追求个人或集体的物质利益。
  3. 管晏: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晏婴。
  4. 安必:意为“如果能够安定”。
  5. 清虚:指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6. 典午:指三国时期的魏文帝和魏明帝,即曹丕、曹叡。
  7. 千载人:指一千年后的人。
  8. 平治:意为“使社会和谐稳定”。
  9. 彼哉:意为“那是什么样的情况”。
  10. 相师:指互相学习。
  11. 清虚:指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的不同价值观,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他批评了魏晋玄学的虚无主义倾向,指出只有注重实际行动,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他也对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念表示担忧,认为人们在追求清高虚无的同时,可能会忽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变革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要关注现实的需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