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长亭更短亭,翩翩楚柁正关情。
黄鹂要是知人意,犹作他时求友声。

【注释】

①莺声:莺鸟的鸣叫声。

②投老:指年老,此处有厌倦仕途的意思。长亭、短亭:古代驿路上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这里是泛指。

③楚柁:古乐器名。这里借指南方曲。关情:牵动感情。

④黄鹂:即黄莺,又名莺。它知道人意,故能“作他时求友声”。

【译文】

到了南京道中仍听见黄莺的啼叫;

年老的我更喜爱那长亭与短亭之间的景色;

黄莺要是懂得人的心意,也会像当年一样来求友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见闻。诗人从南往北行进在去京城的途中。沿途所见景色,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首句写景,“莺声”二字是关键,全诗的主旨就寓于这两句之中。

首句写诗人在南京道上的所见所闻。诗人由南方来到北方,一路行来,耳闻目击的都是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象,不禁心旷神怡,兴致盎然。然而,诗人并不一味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眼前的景象,即“至南京道中尚有莺声”。

颔联写诗人因思乡而引起的感慨:岁月如流水般逝去,转眼间已步入暮年,此时身临异乡,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所以更怀念起家乡来。而故乡的美景,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诗人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自己的心情:一是“投老长亭更短亭”,意思是自己已到垂暮之年,但依然行走在长亭和短亭之间,这是多么辛苦的事情啊!二是“翩翩楚柁正关情”,意思是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仍喜欢欣赏江南的景色,就像当年一样。这两个形象鲜明的比喻,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果黄莺能够理解人的心意,那么它一定会像当年一样来向自己求友声。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莺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成为了诗人的朋友,这既是一种巧妙的比喻,也是一种深情的表达。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前文的升华:诗人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热爱着自己的故乡和家乡的美好景色。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回到故乡,再欣赏一次那美丽的景色,感受那份久违的快乐。这个句子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