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一千一百里,榆荚杨花照眼明。
十载投荒真作梦,却凭乌几听莺鸣。
闻莺
长堤一千一百里,榆荚杨花照眼明。
十载投荒真作梦,却凭乌几听莺鸣。
注释与赏析
- 闻莺: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堤上听到黄莺悠扬的啼鸣声的场景。
- 长堤:指宽阔的河流或大道两旁的长堤。
- 榆荚杨花:榆树和柳树的花朵,随风飘落。
- 投荒:指流放至边远地区。
- 乌几:黑色的桌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古时候用来听鸟鸣的文房用具。
- 译文:我闻到山中香桂河畔的莺歌,沿着万Hale Waihona Puke Baidu长长的杨柳林道,一片生机勃勃。把芳香的花朵放入素手中,雁儿沿着蔽日的天际翱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的自然美景图。首句“长堤一千一百里”设定了广阔的空间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田野之中。接着,“榆荚杨花照眼明”运用视觉描写,将榆荚和杨花的色彩与形态具象化,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第三句“十载投荒真作梦”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流放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最后一句“却凭乌几听莺鸣”,则转换到听觉感受,黄莺的啼鸣声成为诗人心中的一缕慰藉。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不乏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