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动以易,孟轲性其天。
或毁或沮之,于我何加焉。
天地犹有憾,伊人得无言。
笑彼徇人者,区区欲求全。

【注释】:

和赵尚书无辩诗其一

  1. 夫子动以易,孟子性其天。(动:指《孟子》中关于心性修养的言论。易:同“毅”,意志坚决)
  2. 或毁或沮之,于我何加焉。(或:有的人;沮:败坏;何:怎么;加:施加。有人诋毁,有人败坏,对我有什么影响?)
  3. 天地犹有憾,伊人得无言。(伊:他;言:语言;遗憾:指天地间仍有憾事存在;无言:指无法用语言表达。尽管天地仍有憾事存在,但那个人却能闭口不言。)
  4. 笑彼徇人者,区区欲求全。(徇:迎合;区区:小气;欲:希望、打算;全:完美)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与友人赵某的唱和之作。诗人对友人不拘礼法、直抒胸臆的行为深表赞赏。
    首两句,写自己对待朋友的态度。诗人认为,孔子讲学,态度严肃,毫不妥协,孟子则坚持性善论。这两种不同的思想观点,都体现了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的意志可以使人不畏强暴,不受干扰,因而在面对他人的诽谤和破坏时,诗人并不放在心上。
    三、四句写自己的处世态度。诗人认为天地之间尚且有憾事,而人类又怎能自恃完美呢?因此,当别人诋毁或败坏你的时候,你又何必去计较呢?这里,诗人把天地间的憾事和人类的缺陷相提并论,既表明了他对人生缺陷的宽容理解,也表达了他为人处事的豁达大度。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人的品性的评论。诗人说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只关心个人的得失而不顾及大局,他们只想保全自己而不想做出贡献,所以不值得一提。这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
    此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通过对朋友不同品质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高尚人格和宽广胸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