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芳如丽人,骄色不肯除。
秋芳如高士,一味甘恬虚。
我闼本洞然,香风来虚徐。
滋兰露承掌,延桂月满裾。
门巷柳濯濯,林塘竹疏疏。
真意俨分列,远心更庄舒。
庭前两好鹤,知几年岁馀。
或睨立倚窗,或饮于清渠。
常恐缁尘染,回视根性初。
蹇余沧江人,人岂不鹤如。
起寻月中句,遥睇花外车。
八表方云昏,尚无返庄庐。
【注释】
虞沧江:即虞集,字伯生,元代诗人。见寄:来信寄来。宴坐:宴然自坐。闻秋香:闻到秋天的香气。
春芳如丽人,骄色不肯除:春天的花香如同美丽的女子,娇媚迷人,但她们并不主动地除去自己。
秋芳如高士,一味甘恬虚:秋天的花香如同隐逸的高士,清雅宁静而淡泊无欲,令人心旷神怡。
我闼本洞然,香风来虚徐:我的居室本来是空荡荡的,但是一阵清香的秋风吹进来后,便显得如此清新宁静。
滋兰露承掌,延桂月满裾:兰花在清晨露水滋润下生长得更加茂盛,桂花散发着幽香,月光洒落在身上也感觉舒适。
门巷柳濯濯,林塘竹疏疏:院子里的小路两旁,柳树长得很茂盛,庭院周围的竹林疏疏落落,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真意俨分列,远心更庄舒:这里的“真意”指的是自然的真实之意,它静静地排列着,使人的心情更加放松和宁静。
庭前两好鹤,知几年岁馀?:院子里有两只美丽的白鹤,已经陪伴主人度过了很多年。
或睨立倚窗,或饮于清渠:有的白鹤静静地站在窗户旁边,有的则在清澈的小溪边饮水。
常恐缁尘染,回视根性初:担心被世俗的尘埃污染,回头观察自己的本性最初是如何纯净的。
蹇余沧江人,人岂不鹤如:我是沧江人,难道不是一只鹤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起寻月中句,遥睇花外车:起身寻找月亮中的诗句,眺望远处的花丛中停落的花车。
八表方云昏,尚无返庄庐:四面八方的天空都昏暗了,但仍然没有返回自己的住所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个性。诗中描写了春花、秋菊以及庭院中的柳树、竹子等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联两句写春花之美。诗人用”丽人”来形容春花的美丽,将其比作”骄色”不肯除去的女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花娇艳动人的特点。颔联两句写秋菊之味。诗人用”高士”形容秋菊,将其比作”一味甘恬虚”的隐士,表达了对秋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品质的赞美。
颈联两句写居室之景。诗人用”虚徐”来形容居室的空旷寂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清冷。尾联两句写庭院之景。诗人用”真意分列”形容庭院中各种植物的自然排列,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然和谐、心境宁静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观念,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