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华灿秋杪,造物气所钟。
清香遍十里,不与凡卉同。
使君雅好客,携酒临芳丛。
被花恼不彻,一笑高堂烘。
花本生月窟,何事来樊笼。
疑是姮娥懒,睡起鬓蓬松。
一枝欲斜插,误落秋山中。
要须排日赏,拚取百尊空。
莫待花零落,惆怅随西风。
注释:
- 桂华灿秋杪,造物气所钟。桂华,即桂花,秋天的花朵,光彩照人。造物,指天帝或自然界的造化。
- 清香遍十里,不与凡卉同。清香,指桂花的香味,十里之遥都能闻到。与凡卉同,指普通的植物。
- 使君雅好客,携酒临芳丛。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携酒,带着美酒。
- 被花恼不彻,一笑高堂烘。被花,被花香所困扰。高堂,高大的房屋,这里代指主人的住所。
- 花本生月窟,何事来樊笼。月窟,神话中月亮居住的地方。樊笼,笼子,用来比喻限制或包围的东西。
- 疑是姮娥懒,睡起鬓蓬松。姮娥,即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懒,形容嫦娥慵懒的样子。
- 一枝欲斜插,误落秋山中。一枝,一簇桂花。斜插,不直插,而是斜向一侧。误落,不小心落在。
- 要须排日赏,拚取百尊空。要须,需要、必须。排日赏,每天欣赏。拚取,意为不惜。百尊,一百杯酒。
- 莫待花零落,惆怅随西风。莫待,不要等到。惆怅,心情悲伤。随西风,随风飘散。
赏析:
这首咏桂诗通过描绘桂花的美丽和香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桂华灿秋杪,造物气所钟”直接点明主题,赞美了桂花的美好与自然的气息。第二句“清香遍十里,不与凡卉同”进一步描绘了桂花的香气如何弥漫整个村庄,以及它与普通花卉的区别。第三句“使君雅好客,携酒临芳丛”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他带着美酒来到桂花盛开的地方。第四句“被花恼不彻,一笑高堂烘”则表现了桂花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即使被花香所困扰也不会感到不快,反而因为主人的高堂而倍感温暖。第五句“花本生月窟,何事来樊笼”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原本应该在月亮里生长的桂花会落入人间的樊笼。第六句“疑是姮娥懒,睡起鬓蓬松”则通过嫦娥的形象来暗示桂花的美丽和神秘。第七句“一枝欲斜插,误落秋山中”描述了桂花被意外地插入到秋天的山中。第八句“要须排日赏,拚取百尊空”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程度,希望每天都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即使为此不惜浪费珍贵的酒水。最后一句“莫待花零落,惆怅随西风”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告诫人们不要等到桂花凋零才后悔莫及。整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