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馀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诗句赏析
用前韵二首其一
宋·袁燮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馀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在被贬为黄岩县令期间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当地自然环境和农耕生活的美好。通过描述行雨龙公的多次降雨以及蝗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对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辛勤劳作的赞扬和对于自然灾害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土地的珍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馀殃”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了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行雨龙公(即龙王)屡次降雨,使得农田得以灌溉,庄稼得以生长;而魃妖却敢于作怪,给百姓带来灾难。这一对比既突出了自然之力的伟大,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担忧。
接下来两句“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描绘了农耕生活的美好景象。田间的庄稼连续三年都能丰收,农民们枕着竹席,听着潺潺流水,享受着清凉的夜晚。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农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农业的重视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人在诗中还关注到了民生问题。“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表达了诗人对于民众生活状况的关心。他希望那些征战在外的士兵不再需要携带粮食,而那些出行的旅人也能免于饥饿之苦。这一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最后两句“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则是诗人直接向官府提出建议。他希望通过与官府的交流,能够让百姓得到更多的救济和支持。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的聪明才智,也展现了他对民众的关爱之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民生问题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风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