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极夫何恨不禁,五更霜角夜声沈。
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
久客情怀愁似织,休官时候梦非簪。
宝陀老子相怜否,苦海应援绠万寻。

喜极夫何恨不禁,五更霜角夜声沈。

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

久客情怀愁似织,休官时候梦非簪。

宝陀老子相怜否,苦海应援绠万寻。

诗句释义

  • 喜极夫何恨不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与遗憾。
  • 五更霜角夜声沈:深夜的霜降之声,伴随着五更时分,使得夜晚的寂静更加深沉。
  • 滴残塞北征夫泪:形容泪水在寒冷的北地凝固,象征着将士们离别家乡时的哀伤。
  • 点碎江南游子心:比喻江南的美景仿佛是破碎的心,让远方的游子感到心痛。
  • 久客情怀愁似织:形容长时间在外做客的心情,如同织布一样连绵不断。
  • 休官时候梦非簪:指辞去官职后,梦想中不再是功名利禄,而是平淡的生活。
  • 宝陀老子相怜否:宝陀山的老和尚是否能理解自己的境遇并给予同情。
  • 苦海应援绠万寻:比喻苦难深重,如同无底的苦海,需要无尽的支持和帮助。

译文注释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喜庆之雨中的复杂情感。
  • 喜极夫何恨不禁:喜悦至极却无法控制心中的悲伤与遗憾。
  • 夜声沈:夜幕降临时,寒风中传来的霜降声深沉而凄凉。
  • 滴残:泪水在脸上凝聚成水滴,逐渐干涸。
  • 游子心:形容心中充满离愁别绪。
  • 愁似织:形容忧愁如同纺织般连绵不绝。
  • 休官:辞去官职,不再追求功名。
  • 梦非簪:梦中不再有功名利禄的追求。
  • 宝陀:指佛教圣地宝陀山。
  • 相怜:相互同情、理解。
  • 苦海:比喻苦难深重的境地。
  • :绳索,引申为支持、援助之意。
  • 万寻:形容距离遥远,难以测量。

赏析

这首诗以“喜”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精细描绘,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刻的喜悦,又有因离别家乡而产生的悲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霜冷的夜声和滴落的泪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