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注释:
- 万顷:形容湖面广阔无际,如同万顷。蟾光:月亮之光。浩不收:无边无际,无法收敛。
- 花汀竹屿:花草丛生的汀洲和山岛上的岛屿。思悠悠:思绪飘渺,难以言喻。
- 黄公:指传说中的隐士,这里代指自己。知何地:知道在哪里。
- 贺监:指的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他晚年隐居在鉴湖中,这里用贺监代指贺知章。宜归乞此洲:应该回到这个洲上来隐居。
- 良夜最佳惟午夜:在夜晚中最好的时光是午夜时分。午夜:即子时,古代十二时辰之一。佳:美好,好的时光。
- 今秋偏好是中秋:今年这个时候最喜欢的还是中秋节时节。今秋:今年的秋天。
- 举杯酒露月同吸:举起酒杯,让月光一同饮用,表示与月光共饮。露月:露水和月光。同吸:一同饮用。
- 仰面青天可问不:仰头看着青天,可以向苍天提问吗?可问不:是否可以询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湖光月色、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首联“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以宏大的景象开篇,描绘了湖面上月光照耀下的美景。”万顷”一词表现了景色的广阔无边,而”蟾光浩不收”则强调了月光的明亮和持久,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花汀竹屿”则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思悠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
颔联“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进一步展开了对隐居之地的思考。“黄公”一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隐士或者诗人,而”知何地”则表示了作者对隐居地点的好奇和探求。”贺监宜归乞此洲”则是将贺知章作为榜样,希望效仿他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颈联“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则从时间和季节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良夜”一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而”午夜”则代表了深夜的时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深夜时刻的特殊情感,可能是由于夜晚的寂静和宁静给作者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今秋偏好是中秋”则表明了作者在这个秋季特别喜欢中秋节,可能是因为中秋节的团圆氛围和节日气氛给他带来了愉悦和满足感。
尾联“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是全诗的感情高潮部分。”举杯酒露月同吸”则表达了作者与月亮共饮的情景,可能是饮酒赏月的一种浪漫体验。”仰面青天可问不”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可能是对人生的困惑和迷茫的反思。这两句诗通过饮酒赏月和仰望星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探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独立和真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