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中三白瑞非虚,不虑无冰鲁史书。
薹长新蔬蒙赐后,根舒宿麦受恩初。
凭陵败絮寒能重,扑蔌斜窗晓渐疏。
林杪穷猿应禁口,猢孙乞食向公狙。
【注释】
九十:指八十岁,这里用作虚数。用喜雪韵:即用《喜雪》韵的诗题。四首:本篇为其中一首。其二:第二首。
腊中:指农历十二月。三白:指雪花。
鲁史:指春秋时鲁国的编年史。
薹(tái)长:指萝卜长出新芽,蒙赐后:指萝卜被赐予了恩惠。
宿麦:即宿根麦,根在土壤里生长多年。受恩初:指受到恩惠开始发芽。
凭陵:蔓延的样子。扑蔌(sù):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斜窗:倾斜着的窗户。
林杪:树梢。穷猿:困极的猿猴。禁口:禁止吃食。猢孙:即猢狲。乞食向公狙(jū):向猎人讨食物。
【赏析】
这是诗人八十七岁时写的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诗以咏物抒怀为主,借咏菜蔬、雪花等自然物,表现其对世事沧桑的感受。
前四句写菜蔬之得宠与受恩。“九十用喜雪韵四首”是组诗名,“其二”是其中的第二首。诗人因有“喜雪”的雅好而作此诗。诗人自注:“鲁史云:‘孔子曰:“天何言哉? 然何言哉?”’余尝见雪,则思古人喜雪之辞,故次韵为《喜雪》,以志岁月。”可见此诗乃是作者自述其喜爱雪花之情。“三白瑞非虚”,指雪花洁白晶莹,象征美好事物和吉祥之兆;“不虑无冰鲁史书”,意指即便冬天来临,也不会担心没有冰雪覆盖。“薹(tái)长新蔬蒙赐后”,指萝卜长出新芽,受到上天的恩泽,“根舒宿麦受恩初”,指宿根麦得到上天的恩惠,开始发芽。“宿麦”即宿根麦,根在土壤里生长多年;“受恩初”即开始发芽;宿麦得到恩惠后,开始发芽。“凭陵败絮寒能重”,意指雪花飘飘荡荡,如同败絮被寒风吹拂,又重新堆积起来。“扑蔌斜窗晓渐疏”,意为雪花纷纷扬扬,像斜插在窗户上的柳叶一样,渐渐地变得稀疏起来。
中间六句写雪花飘落的情景。“林杪”(树梢)是雪花飘落的地方;“穷猿应禁口”是说猴子因困极而不吃食物(或说“禁”通“尽”,意思是树上的猴子因饥饿将吃光);“猢孙乞食向公狙”,意为猢狲讨食向猎人们乞求(“狙”通“狙”,古代狩猎用的短木棍)。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林杪”是树枝末梢的意思;“穷猿”是因饥饿而困极的猿猴;“猢孙”是猢狲;“乞食”是讨取食物;“向公狙”是向猎人们讨取食物。这些词语都表现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受。
此诗通过对菜蔬、雪花等自然物的描写,以及对自己身世遭遇的回顾和反思,表达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