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声消迹已陈,危台今日压城闉。
麋游莫恨终亡国,谁把鸱夷载谏臣。

诗歌原文:

歌舞声消迹已陈,危台今日压城闉。
麋游莫恨终亡国,谁把鸱夷载谏臣。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姑苏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又名姑胥台。
  2. 歌舞声:指过去吴王阖庐和夫差时期在台上举办的宴会。
  3. 危台:高耸的台楼。
  4. 压城闉:形容姑苏台的壮观,仿佛直接压在城市的边缘。
  5. 麋游: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麋鹿在此处游玩。
  6. 鸱夷:古代的一种容器,这里比喻为装谏臣的袋子。
  7. 谏臣:指曾劝谏吴王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以及历史变迁给人带来的感慨。首句“歌舞声消迹已陈”通过“消迹”二字表达了姑苏台往日的繁荣景象不再,而如今只剩下历史的遗迹。第二句“危台今日压城闉”则展现了姑苏台的高峻和雄伟,如同直接压在城市的边缘,突显其曾经的重要地位。第三句“莫恨终亡国”,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感叹,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更替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谁把鸱夷载谏臣”则暗含批判之意,通过“鸱夷”这一古代的储物容器,象征那些曾经被装载进“鸱夷”的谏臣们,暗示着这些谏臣最终并未被采纳或理解,他们的忠言良策未能得到重视。整首诗通过对姑苏台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同时反映了人们对忠诚直言者的深深忧虑和遗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