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
戏拈拄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
又不见维摩老,结习已空无可道。
床头谁是散花人,堕地纷纷不须扫。
呜呼妙处虽在不得言,尚有丹青传百年。
请公着眼落笔前,令我琢句逃幽禅。
异时净社看白莲,莫忘只今香火缘。
观宁子仪所蓄维摩寒山拾得唐画歌君不见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
戏拈拄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
又不见维摩老,结习已空无可道。
床头谁是散花人,堕地纷纷不须扫。
呜呼妙处虽在不得言,尚有丹青传百年。
请公着眼落笔前,令我琢句逃幽禅。
异时净社看白莲,莫忘只今香火缘。
逐句翻译及注释:
- 君不见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戏拈拄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
译文:你看不见那位寒山子的人,他满脸的尘土,一头的蓬乱的头发,他像什么样子呢?他拿着一根拐杖,好像要去唤那拾公(指拾得和尚),好像是和拾公一起游历国清寺一样。
- 又不见维摩老,结习已空无可道。床头谁是散花人,堕地纷纷不须扫。
译文:你又见不到那位维摩诘老人了,他已经超脱了一切的烦恼杂念。他的身边又有谁能散放鲜花呢?那些飘落在地上的花瓣,已经无法清扫了。
- 呜呼妙处虽在不得言,尚有丹青传百年。请公着眼落笔前,令我琢句逃幽禅。
译文:唉,那微妙的境界虽然存在,但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然而,通过绘画可以将它保留下来,让后人流传百年。现在我要请你把目光集中在画上,让我来琢磨句子,摆脱禅宗的束缚。
- 异时净社看白莲,莫忘只今香火缘。
译文:以后在净土社里观赏白色的莲花,可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的香火缘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寒山、维摩诘等人的形象和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和修行境界的理解。整首诗通过对寒山子、维摩诘等人的形象描绘,以及他们对艺术创作和修行境界的追求和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诗人通过对寒山子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的关注和理解。寒山子的形象虽然普通,但诗人通过对他的形象进行夸张和变形,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象,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平凡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诗人通过对寒山子的形象描绘,也表达了对生活中平凡人的尊重和关爱。
通过描写“结习已空”的维摩诘老人的形象和行为,诗人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和修行境界的追求。维摩诘老人的形象虽然神秘,但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语,传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修行境界,使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艺术的价值。
通过对“白莲”这一意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和修行境界的美好向往。白莲作为佛教中的一种圣洁的象征,代表了纯洁、高雅和美好的品质,诗人通过对白莲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和修行境界的美好向往和期待。同时,通过邀请他人观赏白莲,诗人也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寒山子、维摩诘等人的形象描绘和行为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真谛和艺术价值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