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沧洲尚,时时清洛滨。
烟波能弄楫,沙鸟不惊人。
佛髻寒排岫,星桥晚跨津。
湍鸣知乱石,漪碎觉跳鳞。
玉匕停馀剂,华缨濯故尘。
今无李元礼,仙袂许谁亲。
【注释】
闻有沧洲尚,时时清洛滨。
沧洲:指水边的洲渚。
时清:不时地澄清。
烟波:水面烟雾和波浪。弄楫:划船。
沙鸟不惊人:水边的小舟不会惊扰沙洲上的鸟儿。
佛髻:佛家所戴的发髻。
寒排岫:像山崖上的积雪一样冷清。
星桥:银河。跨津:横渡银河。
湍鸣:急流声如雷鸣。
漪碎:水流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
玉匕:玉制的汤匙。停:放置。余剂:剩余的药。
华缨:华丽的马络头。濯故尘:洗去马身上旧有的尘土。
今无李元礼,仙袂许谁亲:现在没有李元礼这样的贤士,谁能像神仙一样来乘风而行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吴侍郎泛小舟临清洛而作的一首七绝。
首句“闻有沧洲尚”,诗人听到有人说沧洲上还有水鸟,就想到自己曾经在沧洲上游玩过,所以用“闻说”二字点出题意。
“时时清洛滨”句,诗人来到洛阳,看到洛阳城下洛河中水鸟时隐时现,时而飞起,时而落水,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诗人以“时时”二字表现了这种动态美。
颔联:“烟波能弄楫”,“沙鸟不惊人”。诗人看到水鸟在水中游弋,好像在玩乐,而岸边的沙滩上却没有惊扰到任何一只鸟。这两句是写景,但其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
颈联:“佛髻寒排岫,星桥晚跨津。”诗人看到佛家的发髻像寒山一样冷清,银河像星架那样横跨于黄河之上,联想到自己曾经在黄河上度过的时光。这里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佛髻、星架与黄河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黄河的喜爱及怀念之情。
尾联:“湍鸣知乱石,漪碎觉跳鳞。”诗人听到急流声如雷鸣,看到水波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如鱼跃龙门,感受到水中鱼儿的欢蹦乱跳。这两句是写声音和动作,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之作,诗人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动人,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