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戴公宅,客过孝王家。
【注释】戴公:晋代的名士戴逵。孝王:指晋武帝司马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戴逵和司马炎而作的。首句“再来”即再来访的意思,表明了作者对戴逵的敬重,也表达了他希望与戴逵见面的愿望。“客过”两句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戴公宅”和“客过孝王家”这两个场景,既写出了自己对戴逵的仰慕之情,又暗示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门阀贵族之间相互拜访的情形。全诗以“再来”和“客过”两个词组为线索,将前后两段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诗歌结构完整。
创作背景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战乱之中,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建立东晋王朝,史称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正月,琅琊王司马睿任命戴逵为司徒右长史,加散骑常侍,不久迁中书令,加卫尉,封永兴县侯。戴逵到任后,便与东晋朝廷官员交往,受到东晋朝廷的重用。这年五月,东晋朝廷下诏征召天下名士入京,戴逵应诏入都,被拜为侍中。建康城中人称戴逵为“戴公”。戴逵到京城不久就去世了。公元406年,东晋皇帝司马德宗病危,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简文帝。司马衷即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巩固皇权,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加强集权,打击世族豪强势力。司马衷还下令禁止大臣子弟及诸王公卿士庶与旧朝皇室成员来往。这时,东晋朝廷正忙于处理政务,无暇顾及那些已经死去的旧臣,所以司马衷下令征召戴逵的儿子、时任尚书郎的戴渊入都。戴渊接到诏书后,马上前往迎接父亲。但到了戴逵的宅第,却见不到父亲的面。原来,戴逵自从到京城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司马衷的重用,最后郁郁而终,死时只有四十八岁。司马衷听说戴逵已死,十分悲痛,立即派人到戴逵家里吊唁。于是,戴渊只好亲自来到戴逵家中,表示要为父亲送丧。然而此时,戴逵的灵柩已经停放在殡宫里,戴渊无法进入。无奈之下,戴渊只得站在殡宫门外哭泣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