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平隐于卜,百钱非少多。
术妙语更简,数精心匪他。
群书了在口,诵解如县河。
驰声日籍籍,问肆肩相摩。
小人恶切直,先生无诡阿。
有时隘穷巷,轩冕纷巍峨。
朋来竞徼福,习吉理则那。
从而再三渎,不告反嘲诃。
少焉一閧散,帘前可张罗。
要知安分者,鲁叟正波波。

【注释】

君平:张良,字子房。卜:指占卜。百钱:百钱之数,古时以一钱为百铢,百钱即为二百四十铢,即二两四铢(一说二两八铢)。

术妙语更简:指张良的计谋高明而言语简练。

数精:指算卦精确。

群书了在口:能背诵大量的书籍。

驰声:声誉迅速传播。籍籍,形容众多。

问肆:集市。肩相摩:肩挨肩,形容人很多。

诡阿:奸诈谄媚。

隘穷巷:狭窄的小巷。

轩冕:官帽和礼帽。纷巍峨:高耸。

朋来竞徼福:朋友都来争夺求福的机会。徼福,祈求福运。

习吉:习惯吉利之事。理:治理。

渎:轻侮,不尊重。

少焉:不久。閧散:散开。

帘前:指张良家门前。可以张罗:可以张挂招贤广告。招贤广告,一种张贴在门上的布告。

安分:遵守本分。鲁叟:春秋时鲁国的孔子,字仲尼,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的大夫,晚年退居讲学,称“鲁叟”。

【赏析】

《赠术士》是一首咏叹隐逸之士、颂扬其道德风范的诗。诗人通过写张良隐居卜谷的故事,赞美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品质,同时表达了对那些争名夺利之徒的鄙夷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歌“冲淡闲远”的风格特色。

首联写张良隐居后的生活状况。“百钱非少多”,意谓即使只有百钱也并非少得可怜。“术妙语更简”,意谓他的计谋高明,而且说话简洁有力。这既点明了张良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又表明他为人处世的准则是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也不矫揉造作。“数精心匪他”,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精通算计的能力以及他不施诡诈的特点。这些内容不仅使读者了解到了张良的为人处世原则,也为下文描写他的名声大振做好了铺垫。

颔联主要描绘张良与友人交往的情景。“群书了在口,诵解如县河”,“诵解如县河”,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张良博闻强记的特点。“驰声日籍籍”,意为他的名声迅速传扬。“问肆肩相摩”,则是说人们都来向他请教,以至于挤满了整个集市。这里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张良广结善缘、广交贤友的形象。“小人恶切直”,则是对那些庸俗之人的讽刺。他们往往过于直率,不懂得圆滑处事之道,甚至会因此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攻击。“先生无诡阿”,则进一步指出了张良不同于他们的高尚品格。他既不虚伪,也不阿谀奉承,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赖。

颈联写张良在集市上的表现。“有时隘穷巷,轩冕纷巍峨”,描绘了他在集市上行走的场景。由于他的名声已经传开,所以人们纷纷前来拜访他,使得他的住处显得格外拥挤。然而他并不以为意,依然从容淡定地处理着各种事务。“朋来竞徼福,习吉理则那”,则是说他的朋友们都来争相求福,希望他能指点迷津。然而他却淡然一笑,认为这些做法都是徒劳无功的。这既表现了他对名利看得很淡薄,又体现了他善于化解纠纷、化解纷争的智慧。

尾联写张良在家中的情形。“少焉一閧散,帘前可张罗”,描绘了他在家中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他可以随意摆弄家中的物品,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要知安分者,鲁叟正波波”,则是点题之笔。他深知守本分的重要性,所以总是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态,不随波逐流。这里的“鲁叟”指的是鲁国的一位隐士孔子,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司寇,后来辞官归隐,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而“波波”则是形容他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张良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智慧过人的崇高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贪恋名利、追求权势之徒的鄙弃之情。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含蓄,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