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山吐月,月是故园明。
三峡笙簧起,紫霄星斗横。
林猿霜后啸,山鬼夜深行。
托宿耆阇寺,真游王舍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次韵东坡五更山吐月其四》。这首诗描绘了五更时分,月亮从山谷中升起的景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四更山吐月,月是故园明。
译文:四更时分,山峰上露出明月,月光照亮了故园。
注释:四更,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四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五更即凌晨一时左右。山吐月,形容山顶上的月亮如同从山谷中冒出来一样。故园,是指故乡或者家园。这里的故乡是指苏轼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三峡笙簧起,紫霄星斗横。
译文:三峡地区的笙簧乐器齐鸣,天空中星星闪烁,仿佛横在天际。
注释: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三个峡谷。笙簧,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用竹子制成,吹奏时发出的声音像是笙簧。紫霄,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用来比喻天空中的星辰。星斗横,形容星空中的星星繁多且排列整齐。林猿霜后啸,山鬼夜深行。
译文:树林中的猿猴在霜后的夜晚发出叫声,山里的妖怪在深夜里行动。
注释:林猿,指的是树林中的动物,如猴子等。霜后,是指霜降之后。啸,发出呼啸声。山鬼,指的是山林中的妖怪或者幽灵。夜深,指深夜。这里用“林猿”和“山鬼”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夜间的生活状态。托宿耆阇寺,真游王舍城。
译文:我在耆阇寺借宿,真真正正地游览了王舍城的景色。
注释:耆阇寺,位于今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托宿,借宿的意思。耆阇寺,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让诗人得以在这里暂时休息,感受历史的沉淀。王舍城,指的是古代的都城,这里可能指的是现在的某个城市或遗址。游王舍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都城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名篇之一,以五更山吐月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文化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