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客齐安岁,君官汾上春。
安知濒鬼录,不作定交人。
炀灶中郎满,斗鸡开府频。
如何令王济,清血染衣巾。
以下是对《哭李少微三首 其三》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 诗句解读:
客齐安岁,君官汾上春:
白居易在诗中回忆起去年在渭水之畔访友的情景。渭水之畔是白居易与好友李少微相识的地方,那时的他们如同春天的花朵一样绽放着青春活力。”客齐安岁”指的是白居易离开京城长安来到齐安郡(今安徽桐城)居住,而“君官汾上春”则是指李少微在京城担任官职,春天时回到家乡。这里表达了两人虽远离对方却依旧保持联系的友情。安知濒鬼录,不作定交人:
白居易感慨世事无常,他担忧李少微的遭遇,不知道他是否会像那些被鬼怪缠身、无法安宁的人一样度过余生。这里的“濒鬼录”指代李少微可能面临的不幸和困扰,而“作定交人”则表达了白居易对李少微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他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炀灶中郎满,斗鸡开府频:
诗中提到李少微的家族背景,他的祖先曾是显赫一时的中郎将,家族世代富贵。然而,这种荣耀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炀灶”指的是隋炀帝时期的奢华浪费,李少微家族因此而家道中落,生活困苦。而“斗鸡开府”则是指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被迫离开官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何令王济,清血染衣巾:
最后一句诗中,白居易用“王济”这个典故来讽刺李少微的行为。王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权臣,他以清廉著称,但最终因为贪腐而被诛杀。白居易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李少微的失望和痛心,他不明白为什么李少微会变得如此贪腐,以至于连自己都为之感到羞耻。
这首诗不仅是白居易对友人李少微的追忆与怀念,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白居易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性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