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杌斋中天马驹,追风未试且幽居。
剧谈挽我留三日,不费一鸱传异书。

庐山道中 其六注释:

萧杌斋是苏轼的书房,他常在书房里读书、思考。

“天马驹”——天马是传说中的一种骏马,此处比喻作者自己。

“未试且幽居”——意思是说作者还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就暂且住得偏僻一些。

“剧谈——指苏轼与客人的议论。

“挽我留三日”——意思是说我与你辩论,使你停留了三天。

“不费一鸱——意思是说没有用一只鹞鹰来传书。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元丰五年(1082)六月。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友人王定国来访,二人一起游历赤壁,并作此诗。

诗的首句以“萧杌斋”三字领起,点出题面。苏轼的书房名叫萧杌斋,取自《晋书·殷仲堪传》中“大儿啸聚萧管,小儿逃遁棋墅”,意谓萧子良的儿子善吹箫管而不善棋艺,儿子逃亡,儿子的兄弟善围棋但不善箫管;后以“萧然”、“萧爽”、“萧爽轩”等词代称高洁的品格。“萧”与“鹘”(即鹞)同音,故有“不费一鸱”。第二句“追风未试”是说自己尚未有展露才华的机会,暂时还处于隐居状态。第三句“剧谈挽我留三日”,表明朋友间畅快淋漓地长谈,使作者留连忘返,不觉三日已过。“剧”,意为“多”、“繁”。第四句“不费一鸱传异书”,则是指作者和友人的论辩,竟使友人滞留三日,也未费一鹞箭(即鹞鹰)传信一封。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友情深厚,彼此间推心置腹的交谈,竟使友人留连三月。

全诗从友人的角度落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真挚情谊的怀念及对自己不幸遭际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