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秀骨徐尚书,忠义丹青那可图。
褒鄂真成毛发动,犹将生气压曹蜍。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庐山道中 其八
英姿秀骨徐尚书,忠义丹青那可图。
褒鄂真成毛发动,犹将生气压曹蜍。
逐句释义如下:
- 英姿秀骨徐尚书:形容徐尚书具有英俊的外貌和才华。”英姿”指的是英武的姿态,”秀骨”则是指秀丽的骨骼,两者结合形容徐尚书既有外在的美也有内在的才气。”徐尚书”指的是徐凝,唐代诗人,此处用来代表徐凝本人。
- 忠义丹青那可图:忠义之德无法用笔墨完全描绘出来。”忠义”是儒家的道德理念,强调忠诚和正义;”丹青”通常指绘画或书法艺术,这里比喻为文字或言辞。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徐凝忠义品质的赞赏,认为他的这种品质无法通过任何形式的艺术来完全表达。
- 褒鄂真成毛发动:褒鄂真的变成了毛发生长的样子。这里的“褒鄂”可能是指一种动物的名称(如褒姒),而“毛发动”则是一个比喻,形容事物的变化非常迅速或彻底,就像毛发的生长一样自然、迅速。
- 犹将生气压曹蜍:仍然保持着生命力与活力。”曹蜍”可能是一个错别字,应为“蛤蟆”,即蟾蜍,一种生活在水边的两栖动物,常用来形容生命力顽强。整句话的意思是,徐凝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气质仍然像蟾蜍一样,顽强地生存在人们心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徐凝的英姿秀骨、忠义之气以及他的精神风貌。首句直接点明了徐凝的性格特点,次句则是对他人格魅力的进一步阐释。第三句以动物变化为喻,表达了对徐凝精神力量的钦佩。最后一句则以蟾蜍的形象,寄托了人们对徐凝不朽精神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徐凝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