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既谢夫不敏,愿进言而少休!
已矣乎!
虫以其能知时,祸生有胎神岂留。
羡其可久将安之,焉用必归去自修!
乃其期想荒芜之六凿,时载耨而载耔。
幸洒然而无着,遂寓怀于此诗!
岂前人之敢及,庶知予自信而不疑。
【注释】
谢:辞谢。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子瞻:苏轼的字。归去来:陶潜《归去来兮辞》的篇名,这里指归隐之意。谢安: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经写过一篇《与桓大司马书》,文中谈到“少时有狂逸之志,日寻深察之趣”,表明年轻时就有退隐山林的打算。《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意谓云朵随风飘逝,鸟儿也因疲乏而知道归返。
幸:幸好。期想:期望和想象。六凿:六种工具。六是泛指多,凿是农具。
幸:庆幸。着:附着。
岂:难道。前人:古代的人。敢:不敢。及:达到。
庶:希望,但愿。自信:相信自己的话。不疑:无疑惑。
【赏析】
苏轼的《次韵子瞻追和归去来》是一首题画之作。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一次聚会上,听到友人谈论归隐之事,自己也想仿效,但觉得自己不如古人那样有才学,于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愿意进言少休,不再多说了。第三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愿望;接着用陶渊明的名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第四句说自己羡慕陶渊明能长久地保持这种生活,何必一定要归隐呢?第五句又用陶渊明的名句“羡其可久将安之”加以肯定;最后一句说:“我期待的是像陶渊明一样荒芜了自己的田园,仍然能够按时播种除草,庆幸自己没有沾染世俗的尘埃,于是把这种心情寄托在这首诗里。”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听他们谈论归隐之事后,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而作。诗的前两句说自己虽然辞谢了高官厚禄,但是仍然希望继续为国为民效力,只是希望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后两句说自己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才华,但是却有一颗向往自然、渴望归隐的心,希望永远保持这样宁静的生活,何必非要回到官场去呢?最后一句说:即使我的田园被毁坏,我也依然会按时耕作除草,庆幸自己没有沾染世俗的尘埃,于是把这种心情寄托在这首诗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