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余足兮寒泉,振余衣兮古丘。
洞胸中之滞碍,眇云散而水流。
识此行之非祸,乃造物之予休。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濯余足兮寒泉,振余衣兮古丘。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姑溪濯足图赞中的情景。”濯足”是一种古老的沐浴方式,通过冷水来清洁双脚。这里的”寒泉”指的是清凉的泉水。”振余衣兮古丘”则表达了作者在古丘上振衣的动作,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洞胸中之滞碍,眇云散而水流。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胸中困扰的解除和心情的舒畅。”洞胸中之滞碍”意味着作者通过洗涤心灵,消除了内心的困扰和障碍。”眇云散而水流”则是形象地描绘出云雾消散,水流涌动的景象,寓意着心灵的解放和自由。识此行之非祸,乃造物之予休。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次经历的认识和感悟。”识此行之非祸”意味着作者认识到这次经历并非灾难,而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或福气。”乃造物之予休”则是说这是大自然赋予他的礼物或者恩惠。
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古代人沐浴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变化。从最初的困扰到心灵的解脱,再到认识到这次经历的价值,诗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诗歌中的形象比喻和意象运用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