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斗米欲逾千,麦熟家家爨有烟。
手磨旋推云子落,脚铛深煎蚌胎员。
香闻并舍儿童喜,效录奇方胃海便。
信是书生能说食,杜陵饥客漫流涎。

注释:

重阳节吃大麦。

春天来时,一斗米要卖到一千钱,到了麦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煮着饭,炊烟袅袅升起。手磨转动,云母石的研钵落下,脚铛里深煎着蚌鱼,发出香味。孩子们闻到香气,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也试着做了一道食谱,奇方胃海便。真是信了书生能说食,我不禁流口水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重午节(即端午节)时品尝大麦的情景。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种粗粮食品并不陌生,因为在此之前已经经历过多次。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再次品尝到大麦,仍然感到新鲜和愉悦。

诗中提到“春来斗米欲逾千”。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来临的时候,一斗米的价格高达一千文。这反映了当时物价的高昂,也体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生活状况。而到了麦季,每家每户都会煮食,可见大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诗人用“手磨旋推云子落,脚铛深煎蚌胎圆”来形容自己烹饪的过程。这里,“云母石”是一种研磨工具,用于研磨食物,而“蚌胎圆”则形容了大麦饼的形态丰满圆润。通过这样的描述,读者可以想象出诗人在制作美食时的专注和用心。

第三,诗人还提到了“香闻并舍儿童喜,效录奇方胃海便”。这句话描绘了厨房中飘散出来的香味,以及孩子们被香气吸引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尝试制作食谱,希望能找到更加美味的食物的愿望。

诗人以“信是书生能说食,杜陵饥客漫流涎”作为结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相信只有书生才懂得如何制作美食,而我作为一个饥饿的文人,也只能望着这些美食发呆,流口水。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和辛酸。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午节时的家常菜——大麦粥,展现了农民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对美食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整首诗更具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