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幽人居,宛在苍林间。
霜华驻秋清,风月喧昼闲。
臞仙厌山寂,按竹俯人寰。
面会良独少,语酣遂忘还。
岂无纷华地,心事了不关。
诗成若鸣琴,志在水与山。
君看陌上尘,工作颔下斑。
何如对茗碗,泉罂煮潺潺。
【注释】1、遥遥:遥远的样子。幽人居:隐居之人居住的地方。2、宛在苍林间:好像还在苍翠的树林之间。3、霜华驻秋清:霜花停留秋天的清澈。4、风月喧昼闲:风吹月光喧闹,白天也显得悠闲。5、臞仙:指道人,这里指诗人自己。6、按竹俯人寰:用手杖敲打着竹子低头看着人间。7、面会:当面会见。良独少:很少能见到。8、心了不关:心里想的事情,并不与世事有关。9、鸣琴:弹琴声。10、志在水与山:志向在于山水之间。11、君看陌上尘:你看路上的尘土。12、工作颔下斑:胡须因劳作而长出斑驳的痕迹。13、何如:哪里比得上。14、对茗碗:对着茶碗喝茶。15、泉罂:一种陶瓷器具,用来盛放煮好的茶水供人们饮用。16、潺潺:形容水流的声音。
【赏析】
《次韵见独知宗朝议见贻之什》是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作于乾道七年(1171)冬,诗人在山阴寓居时所作,表达了他退隐山林后,寄情自然,远离尘世喧嚣,以期获得内心宁静的愿望和追求。
首联“遥遥幽人居,宛在苍林间”。此联描写诗人隐居之所,位于苍翠的森林之中,远离尘嚣。诗人用“遥遥”和“宛在”来形容他的隐居之地,既显示了其远离尘世的清高,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颔联“霜华驻秋清,风月喧昼闲”。此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情。霜花停留在秋季,为秋天增添了一份清新;风吹月照,使得白天也显得悠闲。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颈联“臞仙厌山寂,按竹俯人寰”。此联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道人厌倦了山林中的寂静,于是用手杖敲打着竹子低头看着人间。这里的“按竹俯人寰”形象地描绘了道人在山林中的孤独身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深深厌恶。
尾联“面会良独少,语酣遂忘还”。“面会”意为当面会见,“语酣”则指畅谈愉快到忘记时间。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他能够找到与他心意相通的人并不多,而当他畅谈时,便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体现了他对交流的渴望。
最后两联“岂无纷华地,心事了不关”。此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地位的态度。他并非没有纷扰繁华之地,但只要心中所思所想与世事无关,他便能够心无旁骛地享受生活。
尾联“诗成若鸣琴,志在水与山”。诗人将创作诗歌比作弹奏琴曲,意在表达他的志趣在于山水之间。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他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
整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退隐山林后的心境,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