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破禅家最上关,掀髯朗笑响千山。
海门正涌冰轮出,昏鼓先催玉节还。
独上层巅风浩荡,归沿小涧石孱颜。
寻幽本是闲人事,聊复分君半日闲。
【注释】
白云寺:在今江西九江西南。刘朔斋:名不详。
勘破禅家最上关,掀髯朗笑响千山。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的瞿塘峡口。《后汉书·张衡传》载:“瞿塘天作高山,广狭各数十里,有云梦、下曲,群山万壑,雷声出其中,惊浪涌起,乘风直至江津。”冰轮:即明月,古人称明月为冰轮。玉节:古乐器的一种。相传黄帝时伶伦造十二律以定音,伶伦所制之律,与十二月相应,故称律为“玉律”。
独上层巅风浩荡,归沿小涧石孱颜。
孱颜:形容岩石苍劲貌。
寻幽本是闲人事,聊复分君半日闲。
《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尝诣谢安论久旱求雨。……安乃取燕石以示众曰:‘理贵得我心,岂徒适性乎?’……羲之因戏之曰:‘欲知会稽散骑常侍王右军,左将军坦腹东床之集,可略言其意。’谢玄曰:‘可以对俗人言者尔。’于是命觞而咏云:‘投壶容缺豆,握手竟孤蓬。’”此诗借王羲之故事,自比于陶潜。又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渔人入深潭,须臾见两鱼,相与欢跃,鱼莫然忘其所舍,所在皆吾室。”此处诗人以“探奇”“忘归”之意,自喻于陶公。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游览自然胜景的喜悦心情,并借以抒发自己超脱世俗的闲情逸致。全诗写景生动,叙事简练,语言流畅。
首句“勘破禅家最上关”,是说作者已经参破了禅家的奥妙,达到了最高境界。“勘破”是佛教语,意思是彻悟;禅宗认为,佛性人人本具,但一般人往往被妄想执着所蒙蔽而不得解脱。作者通过“勘破”二字表明他已超脱了这一迷乱的境界,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掀髯朗笑响千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豁达豪迈、旷达无拘的性格特征。“掀髯”是指捋胡须,古代文人捋须而谈或大笑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潇洒从容的姿态。“朗笑”表示心情舒畅愉快。“响千山”形容笑声响亮而传得很远,表现了作者心胸开阔,喜形于色的神态。
次联写夜行所见。“海门正涌冰轮出,昏鼓先催玉节还。”两句写月升东海之上的情景。“海门”,泛指大海的入海口,这里是暗用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的“冰轮”指的是月亮。《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乃作《灵宪》、《应闲》,言‘天地之象,阴阳之候,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这里用它来比喻初升的月亮。“昏鼓”是傍晚打更用的梆子。据《太平御览》卷一九六引《宋书》:“旧法,每夜五更击鼓,大如腰鼓,谓之‘禁鼓’。”这里用以代指更夫。“玉节”,是古代计时器上的刻度,用来报时或计算时间。《周礼·冬官考工记·磬氏》:“凡播乐之物,各有钟鼓铃虞编悬……”郑玄注:“钟鼓,以警夜;铃虞,以号令也。”这里用以代指更夫报时的铃声。“先催”是先于其他事物而起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随着月亮从海上升起,黄昏时分的更鼓首先传来报晓的声音,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第三联写夜宿山上的情景。“独上层巅风浩荡,归沿小涧石孱颜。”前二句写夜宿山上时所见的景象。“层巅”,高峻的山顶。“孱颜”在这里用来形容山石嶙峋的形态。“浩荡”形容风势盛大而猛烈。《诗经·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兴叹于邑,薄暮雷电归,林下肃肃行。”这里用它表示夜晚山林间回响的风声。“归沿”是顺着山坡往下走的意思。“小涧”是山间低洼处的小溪。这句意思是说:独自登上山巅之上,只见风势浩荡,吹拂着岩石嶙峋的山峰。
第四句写下山时所见的景象。“寻幽本是闲人事,聊复分君半日闲。”前二句写诗人在山中寻找清幽之处的闲适生活,以及与友人一起度过悠闲时光的情趣。“寻幽”就是寻找幽静的地方休息游玩的意思。“闲人事”指闲适的生活和事。“聊复”的意思是姑且,顺便。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本来寻找清幽之地休息游玩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姑且把这份闲情与友人共享吧!
这首小令诗写得很有特色。第一句“勘破禅家最上关”,不仅点明了主题,而且使整篇诗的意境顿开。第二句紧承“勘破”而来,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在大自然面前的愉悦之情。第三句“海门正涌冰轮出”,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最后一句“寻幽本是闲人事,聊复分君半日闲”,更是将作者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