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卷阿驾半天,樵山风景岂虚传。
水帘不卷四时雨,丹灶空凝万古烟。
印石尚存乌利迹,问谁曾识紫姑仙。
我来游遍登云谷,更借山僧半榻眠。
诗句解析:
- 巨石卷阿驾半天:“巨石”可能指的是西樵山的某块巨石,“卷阿”是古代一种建筑手法,即用石头卷起来作为支撑。这一句描述的是西樵山的地形特点,即山峰高耸,如同巨石一样,屹立在天空中。”驾半天”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山峰的高耸入云,仿佛直接连接到了天空。
- 樵山风景岂虚传:“樵山”可能是对西樵山的一种别称或者是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称呼。“风景岂虚传”意味着西樵山的美景不仅仅是传说,而是有迹可循、有证据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西樵山自然风光的认同和赞赏。
- 水帘不卷四时雨:“水帘”通常指的是瀑布或河流中水流形成的帘幕状景观。“四时雨”指的是一年四季的雨水。“不卷”表示无论何时,水帘都不会因为雨水而展开或收缩。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西樵山的自然景观不受四季更替的影响,始终保持着一种恒定的美。
- 丹灶空凝万古烟:“丹灶”可能是指炼丹用的炉灶,象征着神秘或神圣。“万古烟”指的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烟雾。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西樵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炼丹留下的遗迹,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印石尚存乌利迹:“印石”可能是指被印刻过的石头,“乌利迹”可能指的是乌利氏家族的踪迹或遗迹。“尚存”表示这些遗迹仍然存在。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历史人物或文化活动的怀念或纪念。
- 问谁曾识紫姑仙:“紫姑”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女性仙人,“识”表示认识或知晓。“问谁曾识”表示询问是否有人真正了解或认识到这个仙女的存在。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传说或神话的好奇或探寻。
- 我来游遍登云谷:“登云谷”可能是西樵山中的一个景点或区域,“游遍”表示游览过。这句话表明作者曾经游览过西樵山中的登云谷地区,并对那里的美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更借山僧半榻眠:“借”可能表示借用、借助的意思,“山僧”可能是指居住在山上的僧人,“半榻眠”表示借用山僧的床铺休息。这句话表明作者在游览西樵山的过程中,选择在山僧那里休息,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译文:
巨大的岩石如同天边的云朵一般高耸,樵山村的景色并非空穴来风。
水帘瀑布永远不卷起四季的雨水,古老的丹灶始终凝聚着万古的烟雾。
印石上还保留着乌利氏家的足迹,谁能认出那些曾经的紫姑仙呢?
我走遍了西樵山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借用了山僧的半张床来小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西樵山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西樵山的巨石、水帘、丹灶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西樵山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怀念。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作。